相关问答
根据《关于快速处理交通事故的通告》精神,各方当事人对交通事故事实及成因无争议的,可以即行撤离现场,恢复交通,自行协商处理损害赔偿事宜;对于仅...
《》规定饮驶:饮酒驾驶机动车辆,罚款1000元—2000元、记12分并暂扣6个月;饮酒驾驶营运机动车,罚款5000元,记12分,处以15日以...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一现场勘查二1.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对事实及成因无争议的,可即行撤离现场,自行协商处理损害赔偿事宜。不即行撤离现场的,必须保护好现场,并迅速报告公安机关。三2.值班民警接到指令后,必须严格在承诺制度的时间内快速赶赴现场,并快速处置现场。四3.进行现场勘查包括现场访问、摄影、制图、丈量、勘验等系列工作。现场勘查必须做到依法、及时、全面、准确。五4.现场勘查记录经复核无误后,应要求当事人或见在现场图上签名。六5.为检验需要,必要时可扣留肇事车辆和当事人的相关证件。七6.与当事人预约事故处理时间。八7.事后展开调查必须依法进行,包括询(讯)问、痕迹提取检验、技术检测、损害评估和其他必要的鉴定。责任认定九1.在调查阶段,必要时可召集当事人进行举证。十2.在查明事故的基本事实和收集充足的证据后,严格接照规定时间依法作出责任认定。十一3.公布责任时,必须召集各方当事人到场讲清事故的基本事实和认定责任的理由与依据。十二4.告知当事人若对认定书不服,3日内向上级交警部门申请复核或应当在民事赔偿诉讼当中一并解决。处罚十三1.责任认定发生法律效力后,应把对责任当事人作出的处罚意见呈送领导审批。十四.根据领导作出的处罚决定填写处罚裁决书。十五.向责任人宣布处罚裁决。十六.告知当事人申请行政复议的权利和法律时效。十七.办理处罚的相关手续。十八.执行处罚。五赔偿调解1.收集与损害赔偿相关的证明、票据、各种资料。2.在确认伤者治疗终结或确定损害结果后,必须在规定时间内询问各方当事人或代理人是否愿意进行赔偿调解。愿意调解的,调解次数最多为两次;不愿意调解的,告知当事人可在法定时效内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3.调解成功后,制作《调解书》,并分别送交当事人。4.调解未成功的,应当填写《调解终结书》,送交当事人,并告知当事人可在法定时效内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发生交通事故的车辆必须立即停车,当事人必须保护现场、抢救伤者和财产(必须移动时应当标明位置)并立即打“122”电话报警,听候处理。公安交警部门接报后派员赶赴现场,抢救伤者和财产,勘查取证,恢复交通。经现场勘查,不属道路交通事故的,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制作非道路交通事故的结论书送达当事人,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属道路交通事故的,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立案调查。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根据需要,对交通事故车辆、物品、尸体、当事人的生理和精神状态及有关道路状态进行检验或者鉴定。公安交通管理部门通知死者家属在事故发生之日起10日内办理丧葬事宜,并通知当事人及其所在单位或机动车所有人预付伤者的抢救医疗费及事故责任保证金,如不预付则暂扣车辆直至事故处理结案。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查明事故原因后,依法对事故作出责任认定。当事人对不服的,可以在接到责任认定书后15日内,向支队法制科申请重新认定;支队法制科受理后30日内作出重新认定。责任重新认定决定为最终认定。
1.发生交通事故后的解决方式包括:当事人自行协商、经公安交警部门调解、经法院提起诉讼。 2.当事人自行协商:主要针对的是对事实及成因无争议,损害不大,未造成人身伤亡的情况,当事人可以直接协商解决。 3.公安交警部门调解解决:当事人对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有争议,各方当事人一致请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调解的,应当在收到交通事故认定书之日起十日内提出书面调解申请。调解的前提是当事人一致自愿请求公安机关调解,公安机关在当事人不自愿接受调解的情况下,不能强制调解。 4.经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解决:对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的争议,当事人可以请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调解,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经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调解,当事人未达成协议或者调解书生效后不履行的,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32人已浏览
451人已浏览
130人已浏览
173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