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1、伪造协议合同属于合同诈骗。 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的规定,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
使用假公章的行为并不必然构成犯罪,如果行为人在签订合同后,按照合同履行了合同义务,并且没有骗取对方财物,则不构成诈骗;反之,如果行为人在签订...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不正常。诈骗识别要点: 1、声明签订合同主体与盖章内容显示主题不一致。 2、印章内容显示不合法。 3、要求提前支付验资费、保险费等各类名目费用。 4、以不答应就报警、发送《法院诉讼告知函》等方式施加压力,逼迫支付钱款。 5、网络刷单,以完成一定任务(继续刷单支付款项)才能返还书单款为由,要求继续支付款项。 6、冒充公安等机关和办案人员的身份,以“让提供身份信息给她们录口供,说还要冻结所有银行卡”等话素,一步步诱导以获取银行账户号、密码等资金存储信息。
符合诈骗罪构成要件的,有可能成立诈骗罪。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诈骗罪的构成要件包括: 1.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 2.本罪在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 3.本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 4.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
1、合同诈骗犯罪个体的功利因素 一切合同诈骗犯罪都是从践踏法律开始。从犯罪动机的形成,到犯罪过程的实施,都是起始于对道德的背离。对合同诈骗犯罪个体来说,是否犯罪以什么方式犯罪是一个权衡利弊的论证过程,如果论证的结果是犯罪的“投入”大于“产出”,那他就会放弃犯罪,反之如果“投入”小于“产出”,其就可能铤而走险,用犯罪手段以较小的代价换取各种需求来满足自己。 2、合同诈骗犯罪个体的意志因素和认识因素 合同诈骗犯罪是以获是财物为目的的犯罪,在商品经济社会,金钱是满足人们各种需要的媒介,因此,金钱有着强烈的引诱力,对那些道德修养不高,自制力差,具有冒险性格的人而言,很容易产生犯罪动机,这便是合同诈骗犯罪个体的意志因素。而如何才能付出较小的代价得到较多的回报,这就是认识因素在起作用。事实上,一个人的犯罪决意,是意志因素和认识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认识到这一点,不但有助于了解犯罪原因,而且对犯罪的社会控制也有积极作用。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404人已浏览
280人已浏览
252人已浏览
93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