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民事诉讼立案时间一般为七日内。 《民事诉讼法》中有规定:人民法院收到起诉状或者口头起诉,经审查,认为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
如果他人不还债,如果借款人和贷款人在借款合同中约定管辖法院,将向合同中约定的管辖法院提起诉讼; 没有约定的,向被告住所地或者借款合同履行地的...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民事诉讼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因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借款合同当事人一般是金融机构与法人企业之间的借款关系,确定管辖权时,可以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也可以由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如果被告住所地与合同履行地一致,那么问题很容易解决,如果出现二者不一致时,应如何确定呢?首先,借款合同中明确了履行地,双方争议应由履行地法院管辖;如果借款合同中未明确约定履行地,那么应依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如何确定借款合同履行地问题的批复》法复[1993]10号,即除当事人另有约定外,确定贷款方所在地为合同履行地。可见合同履行地是在出借方,当事人就有关合同内容约定不明确,适用下列规定:履行地点不明确的,给付货币的,在接受货币(接受货币一方所在地是指依照合同的约定享有接受货币的债权的合同当事人的住所地)一方所在地履行。起诉到法院的借款合同纠纷案件,一般是出借人履行了义务后,借款人在借款期限届满后未履行归还借款的义务,致出借人向人民法院起诉,借款人负有给付货币的义务,
债务纠纷《民事诉讼法》第二十四条,因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第二十五条规定,合同双方可以在书面合同中选择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签订地、原告住所地、标的物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但不得违反等级管辖和专属管辖的规定。
一、管辖法院中国《民事诉讼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合同纠纷诉讼由被告住所或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第二十五条规定:合同双方当事人可以书面合同选择被告地址、合同履行地、合同签订地、原告地址、目标地人民法院管辖,但不得违反水平管辖和专属管辖的规定。通常的经济合同,双方当事人在发生经济诉讼时不规定法院的管辖地,发生经济诉讼行为时,必须按照第24条的规定向被告地址和合同履行地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这样,如果当事人不在一起,甚至相隔很远,就会增加人力、财力、时间负担,特别是少数地方有地方保护现象,引起诉讼被动。因此,当事人可以引用第25条的规定,一是预防。签订合同时,为了防止将来发生争论纠纷,争取明确记载对自己有利的法院管辖事件二是事后的补救。也就是说,在发生合同纠纷后的协商调停中,可以签订补充协议,双方约定法院管辖,在不能执行协议时,可以向有利于自己的法院提起诉讼。二、申请财产保全《民事诉讼法》第92条规定:人民法院对当事人的行为和其他原因无法执行判决的案件,可根据对方当事人的申请进行财产保全的裁定。第93条规定,利害相关人员因情况紧急,不立即申请财产保全,合法权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可在起诉前向人民法院申请财产保全措施。也就是说,当事人可以根据财产保全和先执行的规定,及时采取财产保全措施,防止或减轻经济损失。现在资金紧张,组织生产要素困难的情况下,确实很多债务人的货款没有按照合同立即结算,拖欠债务,欺骗债务的现象相当普遍,即使公证机关作出判决或者人民法院作出判决,也有难以执行的债务人实质上正在进行经济欺诈活动。在这种情况下,债权人可以根据上述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债务诉讼,同时提交财产保全申请,提供债务人的财产状况,人民法院检查、拘留、冻结或法律规定的其他方法。遇到债务人经济欺诈,债权人可以在起诉前向人民法院申请财产保全措施,防止债务人转移财产,造成债权人经济损失。三、申请支付令《民事诉讼法》第189条规定:债权人要求债务人支付金钱,有价证券满足以下条件时,可向有管辖权的基层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一)债权人和债务人没有其他债务纠纷的;(二)支付令可以送达债务人。第191条规定:“债务人应当自收到支付令之日起15日内清偿债务,或者向人民法。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519人已浏览
152人已浏览
81人已浏览
116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