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公平原则要求民事主体在从事民事活动时坚持公平理念、公正、公平、合理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并依法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公平原则体现了民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基本价值,对规范民事主体的行为起着重要作用。公平原则首先要求民事主体在从事民事活动时,按照公平的观念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特别是对于双方的民事法律行为,要求一方的权利义务相适应,双方的权利义务相等。一方不能承担义务,另一方只享有权利,一方不能享有的权利义务差很大。公平原则还要求民事主体合理承担民事责任,通常适用过错责任,要求责任与过错程度相适应。特殊情况下,责任也可以根据公平原则合理分担。公平原则作为民法的基本原则,不仅是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应当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也是人民法院在审理民事纠纷时应当遵守的基本裁判准则。比如在山西省长治市某副食品水果有限公司与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合作开发房地产合同纠纷案中,由于双方在合作开发房地产项目合同中没有约定开放项目新面积收入的分配方式,双方引发纠纷。根据公平原则,人民法院参照项目合作中双方最初约定的分配面积比例和合同履行过程中实际分配面积比例的变化,确定了新面积利润的分配比例。
自愿原则,也称意思自治原则,就是民事主体有权根据自己的意愿,自愿从事民事活动,按照自己的意思自主决定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及其设立、变更和终止,自觉承受相应的法律后果。 首先,民事主体有权自愿从事民事活动。民事主体参加或者不参加某一民事活动由其自己根据自身意志和利益自由决定,其他民事主体不得干预,更不能强迫其参加。 其次,民事主体有权自主决定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民事主体决定参加民事活动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利益和需要,决定与谁建立民事法律关系,并决定具体的权利、义务内容,以及民事活动的行为方式。 再次,民事主体有权自主决定民事法律关系的变动。民事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终止应由民事主体自己根据本人意志自主决定。 最后,民事主体应当自觉承受相应法律后果。与民事主体自愿参加民事活动、自主决定民事法律关系相伴的是,民事主体需要自觉承受相应法律后果。
平等原则是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322人已浏览
453人已浏览
382人已浏览
907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