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犯罪中止是指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自动有效的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是犯罪中止。 犯罪中止的特征:1、必须是在犯罪预备过程中或犯罪实行过程...
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的行为。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行为人主观上具有彻底中止犯罪的意图,即行为人在客观上能够继续犯罪和实现犯罪结果的情况下,自动作出的不继续犯罪或不追求犯罪结果的选择。首先,行为人明确认识到自己能够继续犯罪或实现犯罪结果;其次,中止行为的实施是行为人自动作出的选择;再次,中止犯罪的意图必须是完全的、无条件的、彻底的,不是部分的、有条件的或暂时的。中止犯罪的主观原因,有的是惧怕受到刑罚的惩罚;有的是由于他人的劝说而改变了原来的犯罪意图;有的是良心发现,幡然悔悟,改变了自己的犯罪意图;有的则出于对被害人的怜悯,转而防止犯罪结果的出现。犯罪中止的主观原因,不影响犯罪中止的成立。
我国《刑法》第24条第二款规定:“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1、对中止犯必须从宽处罚,是我国刑法关于处罚中止犯的基本精神和立法原则。因此,不论犯罪行为的性质如何,也不论犯罪行为造成的现实危害怎样,只要构成中止犯,就必须对其免除或者减轻处罚。2、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因为中止犯既然自动放弃犯罪,表明其主观恶性大为减少;没有造成损害,说明客观上对社会没有造成危害,从而应当免除处罚。这样做,可以鼓励实施犯罪行为的人,悬崖勒马,因而有助于防止犯罪结果发生。3、对于中止犯,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因为造成损害,说明行为人还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所以不应免除处罚,而应当减轻处罚。三、犯罪未遂量刑方面怎么规定的?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首先,犯罪未遂应当负刑事责任。其次,由于刑法规定的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因此要确定对于犯罪未遂是否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第三,在确定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的情况下,要进一步确定是从轻处罚还是减轻处罚。对于未成年人实施的轻伤害案件、初次犯罪、过失犯罪、犯罪未遂的案件以及被诱骗或者被教唆实施的犯罪案件等,情节轻微,犯罪嫌疑人确有悔罪表现,当事人双方自愿就民事赔偿达成协议并切实履行,符合刑法第三十七条规定的,人民检察院可以依照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二条第二款的规定作出不起诉的决定,并可以根据案件的不同情况,予以训诫或者责令具结悔过、赔礼道歉。在刑法当中规定犯罪未遂的话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的,可见犯罪未随一定要承担一定的刑事责任的。但是犯罪中止就不一样了,如果中止了犯罪并且没有造成任何的危害后果,那可能就不需要承担任何的刑事责任,有些犯罪行为虽然也中止了,但有可能已经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损害,因为犯罪中止的举动可以减轻处罚。
特点:(1)暂停的时间性。暂停必须发生在犯罪过程中,即在犯罪行为实施后,犯罪呈现结局之前,可以暂停。(2)暂停的自动性。设立犯罪暂停,要求行为人自动放弃犯罪或自动有效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这是犯罪暂停、犯罪准备和犯罪未遂的主观区分标志。(3)暂停的客观性。暂停不仅是一种内心状态的改变,也需要客观上的暂停。(4)暂停的有效性。无论哪种暂停,都必须是没有作为既遂标志的犯罪结果。以下三种情况均设立犯罪暂停:①当结果发生时,行为人的中止行为独立防止了犯罪中止。②当行为人的中止行为与他人的协同作用共同防止结果发生时,只要能够认定行为人做出了真诚的努力,也就成立了犯罪中止。③行为人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结果发生,且结果未发生的,即使行为本身意外未能导致结果发生,或者客观上完全由于他人行为而防止结果发生的,也成立了犯罪中止。根据《刑法》第二十四条第二款的规定,中止犯无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01人已浏览
68人已浏览
91人已浏览
112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