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提问

特色服务

法律大讲堂

用户中心

损害他人名誉罪立案标准

2021-06-12
1、行为人造成了伤害他人名誉行为的事实,并且被他人知道。行为人对受害人采用诽谤、诬陷等行为对他人的人格和信誉造成了严重的损害并且还导致一定的精神损伤。当然名誉的损害也可以通过口头传播的方式进行,行为人明知受害人有身体缺陷,还向他人传播,不仅仅扩大了事实真相还给当事人的精神造成了损害,诋毁他人的名誉,使得当事人蒙受屈辱。 2、如果行为人只是无意间透露了当事人的私密信息,并不是故意的想要传播或者扩散的话,这种行为一般不会被认定为伤害名誉罪。所以,只有行为人被认定确实存在有意的散播他人的隐私,侵犯他们的名誉时,才会被认定为损害名誉罪。比如,医院的医生没有经过病人的允许,将病人的资料随意的告知他人,导致病患的身体疾病被他人知晓,造成病患巨大的精神压力,名誉也得到损伤。如果病患患有艾滋病、梅毒等传染性疾病,这种随意告知他人的行为对病患的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的话,无论行为人是否出于本意将消息传播出去,都会被认定为损害他人的名誉罪。 3、行为人所侵害的当事人需要特定的自然人或者是法人。比如,当事人的文化作品受到行为人的侮辱或者是诽谤,行为人虽然没有明确的指出作品的名称,但是阅读的人通过行为人的描述可以清楚地辨认是那幅作品的话,这种行为可会被认定为损害名誉罪。虽然行为人没有具体的指出作品的名称,但是其透露出的信息指向性非常强烈,使得大家一眼可以看出,并且这种行为给当事人的作品以及本人也带来了巨大的伤害。 4、当事人因为行为人的行为心里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因为社会的舆论,心里长期受到很大的折磨,导致自己的正常生活受到很大的影响。行为人的行为使得当事人的社会评价非常的恶劣,承受不住这种压力不仅仅精神出现负担,身体状态可是频频亮起红灯。所以,行为人的已经对当事人造成了名誉损害,可以认定他的名誉损害罪。《民法典》(2021.1.1生效)第一千零二十五条【名誉权的限制】行为人为公共利益实施新闻报道、舆论监督等行为,影响他人名誉的,不承担民事责任,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捏造、歪曲事实; (二)对他人提供的严重失实内容未尽到合理核实义务; (三)使用侮辱性言辞等贬损他人名誉。当下,大众对于保护自己名誉的行为越来越看重,行为人的损害名誉的行为不仅仅会对当事人的名誉造成损伤,更是对其精神以及身体造成同等的伤害。社会的舆论可以磨灭人的意志,导致当事人长期处于一种自我封闭的状态,严重影响他的日常生活。以上就是小编整理的内容。

相关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相关问答

赵丽、章法...等95位律师接受在线咨询

有问题 立即在线问律师

点击提问 快速获得指导

婚姻/债务/工伤/合同/刑事....最快3分钟内有回应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看完还不明白?马上在线问一下吧!

点击提问 快速获得指导

网友热门关注

法师兄 专业问答 详情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