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职务作品分为一般职务作品与特殊职务作品。一般职务作品著作权归作者享有,但作品完成两年内作者不得许可第三人使用,法人在其业务范围内有优先使用权...
1.作者与雇佣方之间存在劳动关系。 这是职务作品与委托创作作品的主要差别。职务作品应该是在该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领取工资的工作人员,与所在工作单...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1、职务侵占罪,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行为。 2、职务侵占罪的主要特征表现为:主体为特殊主体,只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才能构成,且其不属于国家工作人员。主观方面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财物的目的,即行为人妄图在经济上取得对本单位财物的占有、收益、处分的权利,至于是否已经取得或行使了这些权利,并不影响犯罪的构成。侵犯的客体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财产所有权,此外单位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非法占有本单位财物的行为还侵犯了单位与其员工之间所具有的诚信的信托关系。 3、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占本单位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具体包括三个方面: (1)必须是利用自己的职务上的便利; (2)必须有侵占、占为己有的行为; (3)必须达到数额较大的程度。
(1)调取有关被害单位的企业注册登记资料和劳动合同,证实犯罪嫌疑人的职务、身份的证据材料,以确定犯罪主体。 (2)犯罪嫌疑人所占有的财物是否为利用职务上便利的证据材料。 (3)调取财物账目等有关犯罪对象和数额的证据,并由司法会计审计部门作出审计鉴定报告。 (4)根据犯罪嫌疑人的作案手段,收集相关的物证,如用来平帐的假发票,伪造、变造的有关帐目的凭证等。 (5)犯罪嫌疑人所侵占财物的去向的证据材料,如挥霍、还债等。 (6)追缴的赃款、赃物,根据需要进行拍照固定证据,并由估价部门对赃物作出估价鉴定。 (7)有必要的对提取的文字材料进行文字鉴定。 (8)询问案件涉及的参与人、知情人、关系人,获取案件有关事实和证据。 (9)审讯犯罪嫌疑人,应问清: 1、犯罪的动机、目的; 2、犯罪的手段、方法,重点在于是否利用职务之便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有; 3、犯罪的时间、地点、次数、作案过程; 4、赃款、赃物的去向; 5、有共同犯罪的问清预谋、分工情况,区分地位、作用,确认分赃情况等。
1.作者与雇佣方之间存在劳动关系。 这是职务作品与委托创作作品的主要差别。职务作品应该是在该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领取工资的工作人员,与所在工作单位存在劳动合同关系。“这里的工作人员应当作广义理解,包括借调人员、临时招聘人员以及兼职人员,但是不包括临时为了完成某作品而缔结的非劳动关系的人员。”依照劳动合同,一方面作者有权利从单位定期领取劳动报酬,享受该单位为其工作人员提供的劳动、福利或工作条件另一方面作者有义务遵守该单位的劳动规则及各项规章制度,接受单位在劳动合同范围内安排的工作任务。 2.作品的创作是法人或其他组织依照其单位性质提出的与工作有关的任务。 据《实施条例》第十一条的解释,“工作任务,是指公民在该法人或者该组织中应当履行的职责”。这种规定与其他国家的立法所采用的方式相比,缺乏明确性。各国立法中比较通行的一种方式是将职务作品范围界定为:“根据劳动合同的规定创作的作品”或“为履行劳动合同规定的义务创作的作品”。这种规定指明了职务作品的创作与劳动合同的密切关系,有利于明确职务作品的范围。 3.判定职务作品的根据是作者与雇佣方之间的劳动合同。 作品的创作属于作者的职务范围。雇佣方与作者订立劳动合同的目的就是为了在一定范围内取得作品的使用权,如果雇佣方对职务作品不能享有任何权利,劳动合同的订立就会丧失意义。故此,各国法律均对职务作品的著作权归属做出专门规定,平衡作者与雇佣方之间的利益。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227人已浏览
171人已浏览
144人已浏览
129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