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1、软暴力违法犯罪手段有:包括但不限于摆场架势示威、聚众哄闹滋扰、拦路闹事等扰乱社会秩序的手段。包括但不限于跟踪贴靠、扬言传播疾病、揭发隐私...
家庭暴力具有普遍性和严重性,反复性发作,形式多样,暴力发生隐蔽,反复受伤等特点。家庭暴力受害人遭受家庭暴力行为的,应当及时向单位、居民委员会...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家庭暴力的形式有多种,包括身体暴力、冷暴力、性暴力等。至于侵犯哪些权利,还要具体行为具体分析,以下是未成年人的基本权利,请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5条第一款规定:“国家保障未成年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合法权益不受侵犯。”第5条第四款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应当教育和帮助未成年人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1、生命健康权。未成年人享有生命健康的权利。2、人身自由权。未成年人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拘禁、剥夺或限制未成年人的人身自由和非法搜身。3、姓名权。未成年人享有姓名权,有权决定、使用和依照规定改变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干涉、滥用和假冒。4、肖像权。未成年人享有肖像权,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其肖像。 5、名誉权。未成年人享有名誉权,其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未成年人的名誉。6、荣誉权。未成年人享有荣誉权,禁止非法剥夺其荣誉称号。7、财产所有权。国家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收入、储蓄、房屋和其他合法财产的所有权。禁止任何组织或个人侵占、哄抢、破坏或者非法查卦、扣押、冻结、没收。8、财产继承权。未成年人享有合法财产的继承权,并受法律保护。9、著作权。未成年人享有著作权(版权),依法有署名、发表、出版,获得报酬等权利。10、专利权。未成年人对其获得批准的专利享有专利权,并依法得到保护。11、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权。未成年人对国家各项工作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批评、建议、申诉、控告和检举的权利。12、取得国家赔偿权。未成年人依法有取得国产赔偿的权利。13、宗教信仰自由权。未成年人有宗教信仰的自由。14、民族风俗习惯自由权。未成年人的民族风俗习惯依法受到保护。15、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权。对未成年人的信件,除因追查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或检察机关依法进行检查,或对无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10岁以下)的信件,由其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代拆外,未经未成年人本人同意,任何组织和个人(包括家长和老师)不得私拆、截留、隐匿、毁弃。16、受教育权。未成年人享有受教育的权利。
1、不包括的,暴力型犯罪属于以暴力或暴力胁迫为手段实现其犯罪意图的犯罪。这是以犯罪行为的形式和方法为标准而划分的犯罪类型。这类犯罪的特点是:以暴力或暴力威胁的方法,手段凶残,不计后果,往往给被害人的人身或精神造成严重伤害。 2、其社会危害性极大,通常是各国司法严厉打击的重点。依其侵害的内容不同,可分为凶杀、绑架、抢劫、伤害等犯罪。依犯罪人数的多少可分为:单独暴力犯罪和集团暴力犯罪。暴力犯罪对社会秩序影响极大,因此,如果得到控制或下降,社会治安状况则将会有很大好转。 3、这类犯罪在法律上有两个明显的特征: (1)它不同于政治斗争中的阶级压迫、战争等暴力活动; (2)这类犯罪的表现形式是有形的,即有行为人以自身的自然力或借助犯罪工具而实施的侵害行为。
1.身体虐待:推、甩、踢、揍、掴、抓、咬、拗扭肢体,甚至使用刀械枪枝等攻击受害妇女。 2.言语虐待:企图以字眼、声调来控制或伤害受害妇女。例如:吼叫、 尖酸讽刺、威胁将受害妇女或小孩杀害、扬言使用暴力、大骂对方愚蠢、侮辱、不实的控诉。 3.心理虐待:威胁自杀、不准对方使用电话和拥有金钱、逼问妇女行踪、质问孩子是谁的和钱怎么花的?阻止妇女探视其亲人、嘲笑、侮辱妇女的朋友、滥用药物和酗酒、不实的指控妇女有外遇、极度忌妒、无法保有一份工作、禁止妇女上学或工作,跟踪、监视、谎言操控人、批评妇女的外表、责备、冷漠以对。 4.性虐待:强迫妇女进行性行为、逼迫妇女看色情影片或图片、拒用保险套等等。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63人已浏览
207人已浏览
240人已浏览
3,063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