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五条规定: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这种结果,是过失犯罪。 1、过...
依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并不是所有的过失犯罪都不需要承担刑事责任,过失犯罪要不要承担刑事责任,要依据犯罪的情节定,情节较轻的,可免于刑事处罚。...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过失犯罪的数量及所占刑事案件比例呈上升趋势。2003年我院审结各类刑事案件259件,其中过失犯罪案件8件,占全年案件总数的3%,2004年审结各类刑事案件215件,其中过失犯罪案件9件,占总数的4.1%,2005年审结210件,其中过失犯罪案件15件,占总数的7.1%。2006年审结302件,其中过失犯罪26件,占总数的8.6%。2007年审结316件,其中过失犯罪17件,占总数的5.3%。通过上述数字可以看出,过失犯罪的数量和比例虽在2007年略有下降,但总体仍呈逐年提高态势。
刑事案件判刑过程:首先由公安机关或者检察院侦查,主要是查明案件事实和真相。对犯罪嫌疑人,可以采取强制措施,对于需要逮捕的,需要报同级人民检察院审批,审批之后进行逮捕犯罪嫌疑人。 第二,侦查完毕,连同案卷移交检察院审查提起公诉。检察院接到案件之后进行审查,对于证据齐全、犯罪事实清楚的案件提起公诉,对于证据不足的,退回公安局补充侦查。 第三,法院收到移送的案件,开庭审理,作出判决。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十四条【故意犯罪】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第十五条【过失犯罪】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 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365人已浏览
127人已浏览
123人已浏览
133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