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追诉时效是属于刑事案件的一个时效概念,而在行政法律中并不适用追诉时效,而是采用诉讼时效。 依据我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行政诉讼的时效因行政...
1、自知道或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6个月内; 2、如果行政行为经过了行政复议,那么起诉期限是自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或复议机关逾期不作决定的...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目前,我国法律法规和政策对于公民报警时间要求尚无明确规定,但是,相关法律法规对于违法犯罪行为的追逆时限有明确规定。 1、治安管理处罚法第22条规定,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在六个月内没有被公安机关发现的,不再处罚。此规定的期限,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 2、刑法第87条规定,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 (1)法定最高刑为不满5年有期徒刑的,经过5年; (2)法定最高刑为5年以上不满10年有期徒刑的,经过10年; (3)法定最高刑为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15年; (4)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20年。如果20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 以上规定,也有前提,如果违法犯罪行为公安机关发现并已立案,可不在此规定之列。
计划生育虽作为我国首的基本国策之一,但其不是行政处罚行为。所以计生行政处罚追诉期这一概念并不存在也不成立。 《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九条规定,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前款规定的期限,从违法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违法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 《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九条规定,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前款规定的期限,从违法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违法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
1、行政处罚的追诉期是2年。 2、也即在该违法行为发生后的两年内,对该违法行为有管辖权的行政机关未发现这一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事实,在两年后,无论在何时发现了这一违法事实,对当时的违法行为人不再给予行政处罚。时效的规定期限是从违法行为发生之日起就开始计算的。“违法行为发生之日”是指违法行为完成或者停止之日。如果对于违法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298人已浏览
130人已浏览
297人已浏览
200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