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伪造证据,就是故意制造虚假的证据材料的行为。包括模仿真实证据而制造假证据,或者凭空捏造虚假的证据,以及对真实证据加以变更改造,使其失却或减弱...
1.伪造证据,就是故意制造虚假的证据材料的行为。包括模仿真实证据而制造假证据,或者凭空捏造虚假的证据,以及对真实证据加以变更改造,使其失却或...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伪造证据是故意制造虚假证据材料的行为。包括模仿真实证据制造虚假证据,或凭空捏造虚假证据,改变和改造真实证据,使其失去或削弱证明功能。伪造证据包括伪造刑事证据和伪造民事证据;可以是伪造对被告人不利的证据,也可以是伪造对被告人有利的证据。报告、控告和举报可以书面或口头提出。接受口头报报、控告、举报的工作人员应当写入笔录,经宣读无误后,由举报人、控告人、举报人签字或者盖章。接受控告和举报的工作人员应当向控告人和举报人说明诬告的法律责任。但只要不是捏造事实,伪造证据,即使控告、举报事实不同,甚至是错告,也要与诬告严格区分。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应当保障举报人、控告人、举报人及其近亲属的安全。举报人、控告人、举报人不愿透露姓名和举报、控告、举报行为的,应当为其保守秘密。
一般来说,伪造证据不是虚假诉讼。但是,当事人利用法律赋予的诉讼权利,以非法动机和目的提起民事诉讼,使法院作出错误判决、裁解的,是虚假诉讼。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34条第3款规定,凡是伪造证据的,无论属于何方,必须受法律追究;第36条规定,法庭查明证人有意作伪证或者隐匿罪证时,应当依法处理;第68条和第115条均规定,询问证人,应当告知他应当如实地提供证据、证言和有意作伪证或者隐匿罪证要负法律责任;第41条规定,公安机关对于罪该逮捕的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如果有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可能的,可以先行拘留。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744人已浏览
175人已浏览
341人已浏览
298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