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根据司法实践,对于行为人通过诈骗的方法非法获取资金,造成数额较大资金不能归还,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认定为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1、明知...
1. 如果自然人犯了本罪,将会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如果违法所得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将会被判处三年以...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经济诈骗活动在目前国内有很多,很多人都会打着经济、投资等旗号来欺骗人们,将人们的“口袋”掏空。在遭遇了经济诈骗之后,很多人都会及时报警。 1、犯诈骗罪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2、数额巨大或者其他严重情节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3、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其中“数额巨大”一般指诈骗公私财物3万-5万以上,“数额特别巨大”一般指诈骗公私财物20万元以上。经济诈骗罪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必须涉及到公私财物的所有权的时候才能算是经济诈骗罪,而有的犯罪活动不涉及到所有权的问题的时候则不属于本罪的范畴。
1、是否具有刑事责任能力; 2、是否共同故意; 3、是否有共同犯罪行为。构成共同犯罪,必须具备以下要件: (1)共同犯罪的主体要件必须是两人以上; (2)共同犯罪的客观要件,是指犯罪分子必须有共同的犯罪行为; (3)共同犯罪的主观要件,是指共同犯罪人必须有共同的犯罪意图。
经济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设定陷阱等手段骗取对方财产的行为。 经济诈骗与普通的经济合同纠纷不同,普通的经济合同纠纷是指经济主体在正常的经营活动中因签约、履约而产生的争议,合同双方并没有非法占有的意图;而经济诈骗则纯粹是把合同当做诈骗的一种手段。现实中,经济诈骗与普通的经济合同纠纷往往很难区分,这主要是由于诈骗者采取了经济合同的伪装形式而使其主观意图难以把握。 欺骗罪认定: 1.主观方面,其有欺骗的故意,具有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2.客观方面,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的。行为人根本不想履行合同,只要签订了合同,对方当事人给付了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其犯罪目的就已实现,然后便逃跑、隐藏、躲避。 3.数额较大。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24人已浏览
21人已浏览
249人已浏览
134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