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依照《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二条和第四十五条规定,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理道路交通事故,应当遵循公正、公开、便民、效率的原则。道路交通事...
1、行为责任原则;如果当事人对某一起交通事故负有责任,则必定因其由行为引起,没有实施行为的当事人不负事故责任。 2、因果关系原则;认定交通事...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1、行为责任原则。 2、因果关系原则。 3、路权原则。 4、安全原则。 5、结果责任原则。 6、事故认定书审查原则。
行为责任原则是,当事人对某一交通事故负有责任的,必须由行为引起,未实施行为的当事人不承担事故责任。交通事故认定是确定当事人行为在事故中的作用的技术认定。在确定交通事故责任时,应当实事求是地表达当事人行为在事故中的作用,不考虑法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规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交通事故当事人的行为对交通事故的作用和过错的严重程度,确定当事人的责任。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是过错认定的原则。当事人的行为在交通事故中的作用;即有因果关系的行为在事故中的作用;过错的严重程度。其中“过错的严重程度”是以当事人的行为为前提的。在确定交通事故责任时,首先要看当事人的行为对交通事故的作用,然后确定行为过错的严重程度。
交通事故认定主要遵循以下五个原则。(一)行为责任原则。若当事人对某一交通事故负有责任,则必须由其行为引起,未实施行为的当事人不承担事故责任。(二)因果关系原则。根据《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六十条,确定交通事故责任时,应当根据当事人的行为对道路交通事故的作用和过错的严重程度确定当事人的责任。(3)路权原则。路权原则是各行其道的原则。《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三十八条规定:车辆和行人应当按照交通信号通行;遇交警现场指挥,应当按照交警指挥通行;在没有交通信号的道路上,应当在保证安全畅通的原则下通行。(4)安全原则。包括合理避让原则和合理操作原则。(5)结果责任原则。行为人的行为虽然没有造成交通事故,但加重了事故后果,应当承担事故责任,即结果责任原则。确定这一原则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技术认定的客观性。第二,增强交通参与者维护交通安全的意识。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83人已浏览
149人已浏览
197人已浏览
142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