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根据相关规定,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老年人,可以在近亲或其他与自己密切相关,愿意承担抚养责任的个人,在组织中协商确定自己的家长。监护人在老年...
1、老年人的监护人的认定:当老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人时,由下列有监护能力的人按顺序担任监护人,即配偶、子女、其他近亲属...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确定未成年人的监护人的规定具体如下:《民法典》(2021.01.01生效)第二十七条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监护人。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经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的,由下列有监护能力的人按顺序担任监护人: (一)祖父母、外祖父母; (二)兄、姐; (三)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但是须经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同意。
认定监护人的监护能力,应当根据监护人的身体健康状况、经济条件,以及与被监护人在生活上的联系状况等综合因素确定。 未成年人的近亲属没有监护能力,亦无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朋友愿意承担监护责任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对被监护人有利的原则,直接指定具有承担社会救助和福利职能的民政部门担任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履行监护职责。 未成年人的父母是其法定监护人(第一顺序监护人),如果其父母无固定工作和生活来源,不具有担任监护人的能力;祖父母和外祖父母(第二顺序监护人)是法律规定的应当担任监护人的“近亲属”,也不具有担任监护人的能力;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和朋友担任监护人,应以自愿为前提。 如果没有以上监护人,根据法律规定应当由未成年人的父、母所在单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担任监护人。 一般来说,未成年人既需要专门的场所来安置,也需要专门的人员来照顾,更需要一大笔经费来保障其成年之前的教育、医疗以及日常生活。民政局承担着接受孤儿、弃婴和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等社会职能,其下属的儿童福利院、救助站,承担社会孤残弃婴的养、治、教、康等职能,确定由民政局担任监护人,由儿童福利院代为抚养,可以为未成年人的生活和健康提供良好的环境。
对于老年人的监护人的确定是如果老人丧失了民事行为能力的,那么按照法律规定一般是由其配偶、子女、兄弟姐妹等按顺序可作为其监护人的。如果有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人,可以向当地的居民委员会提出申请,符合条件的也可以担任。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667人已浏览
1,377人已浏览
136人已浏览
286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