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商业银行法》第35条规定:“商业银行贷款,应当对借款人的借款用途、偿还能力、还款方式等情况进行严格审查。”商业银行为保证及时按量的收回贷款...
银行在办理贷款时会对借款人的这些贷款材料进行审核,申请个人贷款银行要审查的内容: 1、对借款人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借款人提交贷款材料之后,银...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在对主体合格审查的过程中,要审查借款人的借款的用途;属于特种行业的是否持有有效的特种行业从业许可证;属于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是否持有齐全的资质证件;贷款项目是否符合国家政策,是否为高耗能、高污染、产能过剩行业,以及其他商业银行已退出的领域;审查个人经营项目是否合法合规等。资料及文本签字审查。要审查贷款调查时是否二人以上,调查人是否在采集的每份资料上加盖“调查核对,资料真实”章,并签名。目前部分金融机构盖的是“与原件核对相符”章,贷前调查关键是调查资料的真实性,而“与原件核对相符”章仅是形式审查,并不能证明该资料是否真实,也不是调查人对资料真实性的承诺,因此,统一改盖“调查核对,资料真实”章为宜。此外,所有签名只能由本人手写,不能代签,不许盖私人名章。调查报告、审查报告等落款处除调查人、审查人签字外,还应加盖部门公章,凸显部门行为,弱化个人色彩。凡未按以上要求盖章签字或一人调查的申报资料,一律不予受理。审查是否是双人签字。审查调查报告的审查人、调查人是否到位,是否坚持“双人四眼”并双人签字原则。按照有关贷款管理规定,上报有权机构的大额贷款,客户经理、主办信贷员、信贷业务经理等都必须由本人签名,以示负责。同时,审查申报资料内容之间是否衔接,资料为复印件的是否清晰等。
(一)借款种类。借款种类是根据借款人所属行业、借款用途、借款期限来确定的。 (二)借款用途。借款用途是借款人使用贷款的范围和内容,是借款合同的重要条款。借款人必须按借款合同规定用途使用贷款,专款专用,否则贷款人可以停止发放贷款、提前收回借款或者解除合同。 (三)借款数额。借款数额是合同的标的,特别应注意大、小写的一致。 (四)借款利率。借款利率是贷款方在一定时期内应收利息数额与所贷出资金金额的比率,借款利率分为年利率、月利率、日利率,根据贷款的种类、用途、期限的不同划分不同的利率档次。 (五)借款期限。借款期限是借贷双方在合同中约定的借款使用期限。借款期限根据借款种类和借款用途来确定,短期贷款的期限一般不超过1年,中长期贷款的期限最长不超过10年。 (六)还款资金来源及还款方式。还款方式是指借款人采用何种方式将贷款归还给贷款人。必须在合同中具体注明。如果是分期偿还,要明确载明每次偿还的贷款金额和具体时间。 (七)担保条款。担保条款是银行债权实现的重要保障,其目的就是为促使借款人履行还款义务、保障银行信贷资产的安全。目前我国银行业已广泛采用担保贷款方式。 (八)违约责任。一般包括出借方的违约责任,不能按时发放贷款时承担什么责任;还有借款人的违约责任,不能按时还贷、不按约定用途使用贷款时等等需要承担哪些责任。 (九)当事人双方约定的其它条款。当事人一方提出的,经双方协商达成一致的条款也构成借款合同的内容。 借款合同是诺成性合同,只要当事人在合同上签字盖章,就宣告合同生效(双方约定办理公证的除外),各方就必须遵守合同的约定条款。借款合同签字盖章之后,银行就要按借款合同的约定按期发放贷款。贷款人不按合同约定按期发放贷款的,应偿付违约金。借款人不按合同约定用款的,也应偿付违约金。
一、对长期借款要审查的内容对长期借款要注意审查下列内容,以避免日后的借款纠纷:1、审查借款的记录、凭证、银行借款对账单及有关文件,对长期借款期末余额较大或有关业务的内部控制存在薄弱环节时,向有关债权人进行函证,以确定借款业务的真实性。2、审查记录,核对还款日期与借款合同,确定还款的及时性,如逾期偿还需查明原因和责任。审查借款转期的账务处理是否真实,转期手续是否齐备。3、审查各项借款的日期、利率、还款期限及其他条件,确定长期借款记载的完整性及正确性。4、根据长期借款的有关资料,验算应付利息费用,验证利息计算及账务处理的正确性,如发现合同规定利率明显偏离市场利率,应作进一步审核。二、对长期借款费用如何处理企业由于借入长期借款而发生的借款费用,如长期借款利息、汇兑损益等的处理,可以采取两种方法:一是于发生时直接确认为当期费用;二是予以资本化。在我国的会计实务中,对长期借款费用采用了不同的处理方法:1、用于企业生产经营正常周转而借入的长期借款所发生的借款费用,直接计入当期的财务费用。2、筹建期间发生的长期借款费用(购建固定资产所借款项除外)计入长期待摊费用。3、在清算期间所发生的长期借款费用,计入清算损益。4、为购建固定资产而发生的长期借款费用,在该项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按规定予以资本化,计入所建造的固定资产价值;在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后,直接计入当期的财务费用。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84人已浏览
121人已浏览
120人已浏览
193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