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犯罪预备阶段、犯罪实施至犯罪既遂之前的阶段,均可成立犯罪中止。刑法第24条第一款规定犯罪中止的概念是:“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
犯罪中止的时间是可以在犯罪过程中的各个阶段都可以适用,根据我国法律规定,犯罪中止是犯罪分子在实施犯罪事实的过程中,受到其它原因而导致犯罪行为...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作为故意犯罪的未完成形态的犯罪中止,是指行为人已经开始实施犯罪而又中止了犯罪的形态。犯罪中止形态与犯罪中止行为本身具有密切关系:没有中止行为就不可能有犯罪中止的形态,中止行为是犯罪中止形态的决定性原因。 犯罪中止形态与中止行为本身又具有区别:中止行为本身不是犯罪,而是刑法所鼓励的行为;犯罪中止形态则是犯罪的状态,应当负刑事责任。换言之,中止行为之前的行为属于犯罪行为,是行为人应当负刑事责任的事实根据,中止行为本身属于刑法所鼓励的行为,是应当免除或者减轻处罚的根据。
犯罪中止发生于犯罪过程中,在犯罪过程的各个阶段都是可以适用于犯罪中止的,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对于犯罪中止的,如果造成了损害的,应当按照既遂犯的标准进行从轻处罚或者减轻处罚,没有造成损害的,则可以免除处罚。
中止审理是指人民法院在受理案件后,作出判决之前,出现了某些使审判在一定期限内无法继续进行的情况时,决定暂时停止案件审理,待有关情形消失后,再行恢复审判的活动。所以,中止审理提出的时间就是在审判的过程中。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07人已浏览
189人已浏览
260人已浏览
159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