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合同生效需要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如果是附条件和附期限的合同条件成就或者期限到达时生效。...
签订合同一般只要合同成立就算生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生效的,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后生效,附期限的合同自期限届至时生效...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所谓合同的生效,是指使已经成立的合同发生完全的法律效力所应具备的法律条件。“依法成立”是合同的有效条件,也即有效合同必须是已经成立的合同,而且其主体和内容都合乎法律的规定。合同的一般生效要件还应当包括下面几点: 1.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2.意思表示真实。意思表示真实是合同生效的重要构成要件。因为合同本质上乃是当事人之间的一种合意,此种合意符合法律规定,依法律可以产生法律约束力;而当事人的意思表示是否产生此种拘束力,则取决于此种意思表示是否同行为人的真实意思相符合,也就是说意思表示是否真实。 3.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从法律上看,合同之所以能产生法律效力,就在于当事人的意思表示符合法律的规定。合同不违反法律,主要是指合同的内容合法 4.有些合同,还必须具备特殊要件方能生效。这些合同主要包括两种情形:一种是附条件和附期限的合同。另一种是有些合同必须具备法律所要求的形式。
只要没有违背法律相关的内容,且利率在法律允许范围内,便有法律效力,且受法律保护。 民间借贷的利率是可以适当高于银行的利率的,但最高不得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四倍(包含利率本数),超出此限度的,超过的部分不予保护。同时还规定,出借人不得将利息计入本金谋取高利,否则,如果利率超出了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四倍这个限度,超过的部分同样不予保护。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解释明确:“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未超过年利率24%,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约定的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36%,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借款人请求出借人返还已支付的超过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签订合同时,只要合同内容不违反我国法律规定,签订合同的各方都有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当事人的意思是真实的,签订的合同合法有效,受法律保护。因此,在签订合同之前,首先要检查合同签订方是否是合格的主体;其次,要注意仔细审查合同内容是否违反法律法规。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61人已浏览
956人已浏览
202人已浏览
221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