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有哪些呢的解答,公民可以到政府网站查看政府各部门的信息公开内容,每年政府各部门都会发布年度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在其他时候政府各部门也要...
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了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获取政府信息,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促进依法行政,充分发挥政府信息对人民群众生产、生...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推进和规范政务公开工作,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知情权,监督政府机关依法履行职责,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政府机关公开政府信息的活动。本办法所称政府机关是指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及其依法设立的派出机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依法设立的派出机关以及其他依法行使行政职能的组织。本办法所称政府信息是指政府机关在行政管理活动中制作、形成、获得或者掌握的以纸质、胶卷、磁带、磁盘以及其他各种载体反映的内容。第三条政府信息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政府信息公开遵循合法、全面、真实、及时、便民的原则。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办公厅(室)组织、指导、推动本办法的实施。第二章政府信息公开的范围第五条除下列不予公开的政府信息以外的其他政府信息,都应当予以公开:1、属于国家秘密;2、属于商业秘密或者公开后可能导致商业秘密被泄露的;3、属于个人隐私或者公开后可能导致对个人隐私造成不当侵害的;4、正在调查、讨论、处理过程中的,但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5、与执法有关,公开后可能直接影响案件查处或者危及个人生命安全的;6、法律、法规、规章规定不予公开的其他情形。有前款第2项、第3项规定情形的政府信息,有关单位和个人同意公开的,可以公开。政府信息含有不予公开的内容,但能够区分处理的,政府机关应当公开可以公开的内容。第六条应当予以公开的政府信息包括应当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和依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第七条政府机关应当主动向社会公开下列政府信息:1、本行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计划及有关重大决策的情况;2、政府规章、与群众利益关系密切的规范性文件;3、政府机关的机构设置、职责权限及办事指南;4、公务员招考、录用以及公开选任干部的条件、程序、结果等情况;5、行政许可的事项、依据、条件、数量、程序、期限以及需要提交的全部材料的目录和申请书示范文本等;6、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标准、方式、减免政策及其依据;7、政府财政预算、决算以及执行预算、决算的审计情况;8、政府基金、重要专项资金(经费)的筹集、分配、使用,重大基本建设项目的名单,政府采购情况;9、影响公众人身和财产安全的突发事件的预报、发生及其处理情况;10、与公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环境保护、国民教育、土地征用、房屋拆迁、扶贫、优抚等方面的政策、措施;11、法律、法规、规章规定需要公开的其他政府信息。第八条除应当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以外的其他应当予以公开的政府信息,属于依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第九条属于应当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的,其公开义务人是制发该信息的政府机关;属于依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的,其公开义务人是制发或者掌握该信息的政府机关。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是政府信息公开权利人,依法享有要求公开政府信息、获取政府信息的权利。政府信息生成后的时间超出档案法律、法规规定的档案移交年限的,政府信息公开权利人应当到相应的国家档案馆查找有关政府信息。第十条政府信息公开义务人应当编制和公开政府信息目录。政府信息目录应当包括公开的事项、期限和形式等。政府信息公开的事项、期限或者形式发生变化的,政府信息公开义务人应当自发生变化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对政府信息目录进行调整和更新。第十一条政府信息尚未确定是否属于国家秘密范围的,由承办人员提出具体意见交本机关主管领导人审核批准后,可依照保密法律、法规规定的期限和程序,暂缓公开。暂缓公开的政府信息,在性质或者密级确定后,分别按照本办法有关规定处理。第十二条政府信息公开义务人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公布。第三章 政府信息公开的程序和形式第十三条政府信息公开义务人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应当于信息生成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公开。第十四条政府信息公开义务人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应当在政府网站上进行公开,同时可以根据需要,通过政府公报、报刊、广播、电视、新闻发布会或者其他便于公众及时准确获取信息的形式予以公开。第十五条政府信息公开权利人申请公开政府信息的,可以采用信函、电报、传真、电子邮件等形式向政府信息公开义务人提出申请。采用上述方式确有困难的,可以采用当面口头形式提出申请。获取政府信息的申请应当包括申请人的姓名或者名称、身份证明、地址、联系方式以及所需政府信息内容的描述等。第十六条政府信息公开义务人收到政府信息公开权利人申请后应当及时登记,并根据下列情形给予答复或者提供信息:1、属于已主动公开的,应当告知申请人获得该政府信息的方式和途径;2、属于主动公开范围但尚未主动公开的,应当及时向申请人提供其所需政府信息;3、属于依申请公开范围的,应当向申请人提供其所需政府信息;4、属于不予公开范围的,应当告知申请人;5、不属于本机关掌握的政府信息,应当告知申请人,能够确定该信息拥有机关的,应当告知申请人该机关的名称或者联系方式;6、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不存在的,应当告知申请人;7、申请公开的内容不明确的,应当告知申请人更改、补充申请。第十七条对政府信息公开权利人的申请,可以当场答复或者提供政府信息的,政府信息公开义务人应当当场答复或者提供政府信息;不能当场答复或者提供政府信息的,应当在收到申请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予以答复或者提供政府信息。第十八条 政府信息公开义务人因正当理由不能在规定的期限内作出答复或者提供政府信息的,经本机关负责政府信息公开的机构的负责人同意,可以将答复或者提供政府信息的期限适当延长,并书面告知申请人,延长期限最长不超过15个工作日。第十九条政府信息公开义务人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法定事由不能在规定的期限内作出答复或者提供政府信息的,期限中止,障碍消除后期限恢复计算。期限的中止和恢复,政府信息公开义务人应当及时书面通知申请人。第二十条政府信息公开义务人依申请提供政府信息,有条件的可以安排适当的时间和场所,供申请人当场阅读或者自行抄录。应申请人的要求,政府机关可以提供打印、复制等服务。申请人在申请中选择以邮寄、递送、传真、电子邮件等形式获取政府信息复制件的,政府信息公开义务人应当以该申请要求的形式提供。因技术原因无法满足的,政府信息公开义务人可以选择以符合该政府信息特点的形式提供。第二十一条对应当予以公开的政府信息,政府信息公开义务人应当无偿提供。政府信息公开义务人以书面形式向申请人提供政府信息的,应当加盖本机关印章。第二十二条政府信息公开义务人应当指定本机关负责政府信息公开的机构和人员,处理本机关政府信息公开的日常工作。第二十三条政府信息公开义务人应当将本机关负责政府信息公开的机构的名称、办公地址、办公时间、电话、传真、电子邮箱和其他联系方式向社会公开,方便政府信息公开权利人查询政府信息。第四章 监督和责任追究第二十四条政府信息公开义务人应当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公开考核评议制度,明确责任主体和责任人的责任。第二十五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监察机关和法制部门按照各自职能和分工,负责政府信息公开的监督工作。第二十六条政府信息公开权利人认为政府信息公开义务人不履行政府信息公开义务的,可以要求政府信息公开义务人及时公开,并向同级监察机关、法制部门或者政府信息公开义务人的上级行政机关举报、投诉。接受举报、投诉的机关应当予以调查处理,并在15个工作日内书面告知举报、投诉人。第二十七条政府信息公开权利人认为公开的政府信息不准确或者不完整的,可以要求政府信息公开义务人及时予以更改、补正。第二十八条政府信息公开权利人可以开发、利用依法获得的政府信息,但不得歪曲、篡改原意,不得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第二十九条政府信息公开义务人应当将政府信息公开的经费列入部门预算,保障政府信息公开活动的正常进行。第三十条违反本办法,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情节轻重,对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由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或者监察机关按照各自职责和管理权限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1、不按规定履行政府信息公开义务,造成严重后果的;2、公开内容不真实、弄虚作假,并造成严重影响的;3、对投诉人、调查人员打击报复的;4、违反法律、法规,泄露国家秘密的;5、其他违反政府信息公开规定的。第五章附则第三十一条各级人民政府以及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可以依据本办法,制定适用于本机关的实施方案。第三十二条学校、医院以及水、电、气、公交等提供公共服务的单位,可以参照本办法执行。第三十三条本办法自2006年9月1日起施行。江苏省政府也要求各级机关在官网上所公开的信息必须是真实的,只有某些特殊的情况,不符合信息公开的范围的话,工作人员不会将这些信息通过官网对外透露的。如果在经过公民的督促以后,就是有行政机关不履行信息公开的基本义务,情节严重的甚至有可能会追究主要负责人的刑事责任。 延伸阅读: 政府信息公开的方式有哪些? 拆迁信息公开的内容有哪些?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司法解释
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按照国务院关于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部署,积极推进重点领域信息公开,带动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全面深入开展,在回应公众关切、有效保障人民群众依法获取政府信息方面迈出新的步伐。当前,社会各方面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高度关注,本届政府部署的一些重要工作,都对加强相关信息公开提出了明确要求。
1、政府信息公开是指行政机关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制作或者获取的,以一定形式记录、保存的信息,及时、准确地公开发布。 2、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时代,瞬息万变的信息,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信息社会就是信息和知识将扮演主角的社会,作为最重要的信息资源的政府信息涵盖全社会信息的80%,它既是公众了解政府行为的直接途径,也是公众监督政府行为的重要依据。因而,政府信息应该公开。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635人已浏览
108人已浏览
513人已浏览
816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