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一方有精神病可以离婚。而且,如果一方患有精神病,婚后长期无法治愈,或者一方知道另一方婚前患有精神病并与其结婚,如果另一方坚持离婚,法院将认定...
如确系久治不愈,事实证明夫妻关系已无法再维持下去的,经对方、亲属以及有关单位安排好病患者的生活、医疗、监护等问题后,可准予离婚。...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根据《婚姻登记条例》第12条第2项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办理离婚登记,婚姻登记机关不予受理。因此,精神病人本人或者配偶要求离婚的,只能以向法院提起诉讼的方式离婚。 1、精神病人的诉讼能力问题。 2、结案方式的问题。
一、一方患有精神病可以判决离婚。我国《婚姻法》第32条的规定,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法院判决离婚。法律规定:婚前隐瞒了精神病,婚后经治不愈,或者婚前知道对方患有精神病而与其结婚,或一方在夫妻共同生活期间患精神病,久治不愈的,视为夫妻感情确已破裂。一方坚决要求离婚,经调解无效,可依法判决准予离婚。根据以上规定:下列情形下夫妻一方犯有精神疾病法院应判决离婚:(一)一方在婚前隐瞒了精神病、婚后久治不愈,另一方提出离婚的;(二)婚前知道对方患有精神病而与其结婚,对方提出离婚的;(三)一方在夫妻共同生活期间患精神病久治不愈的。二、与精神病人离婚财产分配(一)确定精神病人的标准。离婚诉讼中一方为精神病人的,由于其作为当事人主体之特殊性质,更应注重对精神病人相关权益的保护,这也与法律“公正、公平”的精神相契合,从而让精神病人生理上的缺陷能在法律上得到圆满。确定精神病人的标准如下: 1、完全不能辩认自己的行为的; 2、不能完全辩认自己的行为的; 3、有时能够辩认,有时不能辩认自己的行为的。(二)一方生活困难的情形。精神病人在离婚诉讼中,被确认为完全不能自理、大部分不能自理、部分不能自理的几种情况,均属于一方生活困难法律规定的情形,对方在离婚时应予给予一次性的经济帮助款项或者一定的财产,以保障精神病人在离婚后的正常生活,维护社会的秩序。
1、一方患有精神病,其配偶只能向法院提出诉讼离婚,因为协议离婚的要求是离婚双方当事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2、但是如果精神病人是患有的是间歇性精神病,另一方则可以在其意志清醒时,与其协议离婚。 3、因配偶患有精神病而提起离婚诉讼的,应首先解决好精神病病人的监护人、生活起居等问题,绝不能因离婚而造成社会的不稳定。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46人已浏览
15人已浏览
10人已浏览
73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