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刑事诉讼中有两种拒绝辩护:一种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拒绝辩护人为其辩护。法律根据是刑事诉讼法第39条的规定:在审判过程、中,被告人可以拒绝辩护...
首先,我们要知道,在刑事案件中,在基本事实不清,证据不充分地情况下,有可能会被判决无罪。在诉讼程序进行的过程中,我认为以下情形可以做无罪辩护...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一)应当指定辩护的情形 1、被告人是盲、聋、哑人的; 2、被告人是限制行为能力人的; 3、被告人是未成年人的。此处未成年人,是指开庭时是未成年人,犯罪时是未成年人,而在开庭审理时已经满18周岁的不包括在内; 4、被告人是可能被判处死刑的人。 (二)可以指定辩护的情形 公诉人出庭公诉的案件,被告人因经济困难或者其他原因没有委托辩护人的,可以为其指定辩护人,另外,最高院规定了以下七种情形可以为其指定辩护人: 1、符合当地政府规定的经济困难标准的; 2、本人确无经济来源,其家庭经济状况无法查明的; 3、本人确无经济来源,其家属经多次劝说仍不愿为其承担辩护律师费用的; 4、共同犯罪案件中,其他被告人已委托辩护人的; 5、具有外国国籍的; 6、案件有重大影响的; 7、人民法院认为起诉意见和移送的案件证据材料可能影响正确定罪量刑的。 人民法院指定辩护人适用于审判的各个阶段,即包括一审、二审和再审。应当联系前面的知识点:拒绝辩护中被告人拒绝辩护的情形下的处理方法。
依据刑事诉讼法和律师法规定,辩护人的责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根据事实和法律,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供辩护,但不得帮助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编造口供、串供、伪造、毁灭证据或者威胁、恐吓、利诱证人。这既是律师的职业道德,也是执业纪律。辩护人只有切实依据案件事实并依据现行实体法、程序法的规定,才能提出中肯的辩护意见,才会收到应有的辩护效果。二是提出证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无罪、罪轻或者减轻、免除其刑事责任的材料和意见,也可针对具体案情,提出对被告人适用缓刑、监外执行等相关的材料和意见。三是维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依法享有的诉讼权利,是辩护人的重要任务。辩护人有责任、有义务帮助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依法正确行使自己的诉讼权利,当发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诉讼权利受到侵犯或剥夺时,有责任向司法机关提出意见,要求依法制止和纠正,或者向有关单位提出控告。此外,辩护人还应当解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的有关法律问题,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代写有关法律文书等。
大部分群众都应该知道的受限制的辩护人有哪些,下面我给大家解释一下: 1、审判人员和人民法院其他工作人员从人民法院离任后二年内,不得以律师身份担任辩护人。 2、审判人员和人民法院其他工作人员从人民法院离任后,不得担任原任职法院所审理案件的辩护人,但作为被告人的监护人、近亲属进行辩护的除外。 3、审判人员和人民法院其他工作人员的配偶、子女或者父母不得担任其任职法院所审理案件的辩护人,但作为被告人的监护人、近亲属进行辩护的除外。 4、一名辩护人不得为两名以上的同案被告人,或者未同案处理但犯罪事实存在关联的被告人辩护。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2,442人已浏览
442人已浏览
140人已浏览
197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