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不追究刑事责任的不能立案。根据法律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应当立案。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
根据我国有关法律的规定,刑事责任不能免除民事责任,行为人的同一行为既要承担刑事责任又要承担民事责任的,承担刑事责任不影响民事责任的承担。 《...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故意伤害致人死亡或手段极其残忍造成严重残疾的情况,判处十年以上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死刑。行为人主观上具有伤害他人的故意,对于被害人死亡是出于过失。在伤害致人死亡后,立马就自首是法定上从轻量刑的一个情节,不过至于量刑还得由法官依据案件的情况来决定。其中在司法实践的过程中,因一些过激的行为而致人死亡的情况,一般不会被判以死刑。根据《刑法》规定,故意伤害致人死亡起刑为10年,适用死刑。在刑事诉讼事务中,“以犯罪嫌疑人对被害人及家属积极作出民事赔偿作为酌定情节在量刑中被充分考虑”已在司法实践中被普通运用。因此,民事赔偿部分的解决将直接影响对犯罪嫌疑人判处实刑的期限。就故意伤害致死的案件而言,如在基层法院提起公诉,则一般对犯罪嫌疑人比较有利,既不会判处无期以上徒刑,如果积极赔偿,则一般在12年左右;如在中院提起公诉,即使积极赔偿,最终也会使用上刑限。
基本内容应包括:(1)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被告人的自然情况。包括原告和被告的名称、性别、年龄、民族、籍贯、职业和职场、地址等基本情况。如果是公司、法人,必须明确记载公司名称、法定代表人、地址。代理律师应注明姓名及其所在律师事务所名称。(2)具体诉讼请求。主要结合受到犯罪行为侵害的物质损失范围和大小提出具体诉讼要求。写诉讼请求时,要整齐,有法律依据。(3)基本事实和理由。详细说明自己物质损失的原因,即详细的犯罪行为及其侵害过程与物质损失结果的因果关系、重要的事实和情节。(4)送人民法院的名称和具体时间。(5)相关证据材料。即是在诉状中写明有关证据情况,包括证据名称,来源,证人姓名,住址。(6)附项。主要是交待该诉状副本的份数。
我国刑法的上述规定是符合我国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责任能力的实际状况的。我国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一般都处于初中阶段,正在学习中等文化知识,已经接受了超过幼年人的一定程度的文化、法制、道德教育,生理、智力有了一定的发展,因而具有了分辨和控制大是大非的能力另一方面,他们在生理、智力、知识方面的发展都还未达到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已有的程度,因而还不具备辨认和控制刑法意义上一切行为的能力。我国刑法要求,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这一年龄段的未成年人只对刑法中危害性质明显和危害很严重的行为负刑事责任,而对刑法中的其他危害行为不负刑事责任。这一规定充分考虑和体现了该年龄段的未成年人具备的责任能力的特点,因而是合理的。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94人已浏览
352人已浏览
385人已浏览
188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