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诉讼时效。 贷款合同的一般诉讼时效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双方在合同中明确约定履行...
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规定,合同纠纷的诉讼时效为3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在司法实践中,民事案件千差万别,具体到各案件,其时效起点也不同。通常有以下计算方法:1、承诺履行期限的债权请求权,从期限届满的第二天开始计算。2、未履行期限的债权请求权,从债权人主张权利时开始计算的债权人给予对方必要的准备时间,从该期限到期日的第二天开始计算。3、附有条件的债权请求权,从条件成果开始计算。4、附有期限的债权委托权,从期限到达时开始计算。5、要求他人不作为的债权请求权,自义务人违反不作为义务时必须计算。6、侵权行为发生的赔偿请求权,应当从受害者知道或知道其权利被侵害或受害时开始计算。
确认合同无效不应受诉讼时效的限制,理由是提起确认合同无效的诉讼应属确认之诉,而不属于诉讼时效的客体范围。此外,无效合同的确认是一种事实确认,合同当事人或法院在任何时候都可提出,时间的经过不能改变合同无效的法律性质。
我国合同纠纷的诉讼时效分为两种:第一种是一般合同纠纷的诉讼时效,按照《民法总则》第一百八十八条的规定,该类合同纠纷的诉讼时效是三年。第二种是特殊合同纠纷的诉讼时效,这类诉讼时效是法律明确规定的。例如,如租赁合同中延付或拒付租金的争议和保管合同中寄存物被丢失或损毁的争议的诉讼时效为一年、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和技术进出口合同争议提起诉讼或者申请的期限是四年。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最高人民法院通过相关解释将所有诉讼时效不足三年的情形统一延长到三年,所以此后不再存在一年诉讼时效的情形。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27人已浏览
109人已浏览
165人已浏览
108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