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销售假药罪的主观方面的认定:当事人在主观方面是故意,并且一般是出于营利的目的。同时,生产者或者销售者就算是没有盈利这种目的,也并不影响销售生...
销售假药罪主观方面的认定标准是当事人是故意的,并且一般是出于营利的目的,同时,生产者或者销售者就算是没有盈利的这种目的,也并不影响销售生产假...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销售假药罪的主观方面的认定:当事人在主观方面是故意,并且一般是出于营利的目的。同时,生产者或者销售者就算是没有盈利这种目的,也并不影响销售生产假药罪的成立。 行为人主观故意,表现为有意制造假药,明知假药足以危害人体健康仍然进行销售。
1.客观方面。客观方面表现为销售者违反国家的药品管理法律、法规,销售假药,足以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行为。 销售假药的行为是指一切有偿提供假药的行为。销售假药足以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即符合本罪成立的法定结果,这说明本罪在犯罪形态上属危险犯。而销售假药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则属结果加重犯,对其处以较重的刑罚。 2.主观方面。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一般是出于营利的目的。当然,销售者是否出于营利目的并不影响本罪的成立。在销售领域内必须具有明知是假药而售卖的心理状态,对不知道是假药而销售的不构成销售假药罪。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四十一条规定了生产、销售假药罪。该条所称假药,是指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的规定属于假药和按假药处理的药品、非药品。行为人主观上有无生产、销售假药的故意,是认定生产、销售假药罪成立与否的主观要件,司法实践中,审理时被告人供述是重要但不是唯一的依据。对于行为人主观故意的判断,可以根据涉案药品交易的销售渠道是否正规、销售价格是否合理、药品包装是否完整、药品本身是否存在明显瑕疵,结合行为人的职业、文化程度等因素,进行全面分析。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204人已浏览
163人已浏览
96人已浏览
170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