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一、犯罪主体本罪的主体一般情况下为特殊主体,只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才能构成本罪。因为通常情况只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才能掌握、了解国家秘密。根据本...
根据刑法第398条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反保守国家秘密法的规定。 根据2005年12月29日由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届检察委员会第四十九次会议...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一、犯罪主体本罪的主体一般情况下为特殊主体,只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才能构成本罪。因为通常情况只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才能掌握、了解国家秘密。根据本条第2款的规定,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亦可构成本罪,而成为本罪主体。二、犯罪客体本罪所侵害的客体是国家保密制度。我国宪法规定,保守国家秘密,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因此,一切公民,特别是国家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的保密制度。所谓国家保密制度,是指有关保守国家秘密的法律、法规、规章、办法、措施所规定的国家秘密事项、保密范围以及有关制度的总称。犯罪对象是国家秘密。关于国家秘密的范围、密级,请参见关于的释解。三、犯罪主观方面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如果出于故意,则不是构成本罪,而是构成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过失,一般是因为疏忽大意、作马虎、玩忽职守、违反保守国家秘密的有关规章制度等造成,如将保密文件不按规定放置而让他人看见,不认真保管致使丢失等,但也不排除出于过于自信的过失。四、犯罪客观方面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国家保密法的规定,过失泄露国家秘密,情节严重的行为。
在美国,保护国家机密是政府部门的法律责任,不是普通公民的法律责任,普通公民无义务也无必要为政府保守秘密。一般情况下,普通公民可以探听和获取政府机密,并且有权公开出去。政府不可能追究该公民的“泄密”责任(当然,可以追究具体刑事罪行,如入屋偷窃、非法侵入政府网络系统等),政府也无权禁止公民传播其所掌握的秘密。当然,如果政府认为被泄漏的机密真的很重要,大可以到法院申请禁制令要求法院强制机密持有人不得公开或者传播机密。不过大多数时候,政府都不会取得法院的支持。 以上理论和做法首先是为了保护公民基本权利,保护公民对政府监督权,其次是清晰无歧义的定义用于界定"保密""泄密"所涉及的责任人和事实,最后是给政府留了一定的反制衡(普通公民)的手段,即由第三方(法院)决定某公民是否能够传播他所掌握的"机密"。 核心的理念在于:"如果连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利益都不能保障,那么保护国家机密的意义何在"因此公民基本权益>国家机密。 简单的说,保护国家机密从法律上看,完全的政府的责任,政府若不想别人知道和传播其秘密,那就只能自己做好保密工作。
根据刑法第398条的规定,犯过失泄露国家秘密罪,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犯此罪的,依照此罪的规定酌情处罚。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19人已浏览
140人已浏览
421人已浏览
131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