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法益是刑法学上的用词,指的是法律所保护的利益。这种利益的本质上是生活利益。由于生活利益得到法律的保护,上升为法律所保护的利益,即法益。正如李...
法益是刑法学上的用词,指的是法律所保护的利益。这种利益的本质上是生活利益。由于生活利益得到法律的保护,上升为法律所保护的利益,即法益。正如李...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首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规定:根据第二百六十四条的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公私财物的行为,构成盗窃罪。(一)盗窃数额,是指行为人盗窃的公私财物的数额。(二)盗窃未遂,情节严重,如以数额巨大的财物或者国家珍贵文物等为盗窃目标的,应当定罪处罚。(三)盗窃的公私财物,包括电力、煤气、天然气等。(四)偷盗自己家的财物或者近亲属的财物,一般可不按犯罪处理。其次,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数额认定标准问题的规定》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的规定,结合当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治安状况,现对盗窃罪数额认定标准规定如下:一、个人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以五百元至二千元为起点。二、个人盗窃公私财物“数额巨大”,以五千元至二万元为起点。三、个人盗窃公私财物“数额特别巨大”,以三万元至十万元为起点。再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故意伤害、盗窃等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犯罪分子能否附加剥夺政治权利问题的批复》根据刑法第五十六条规定,对于、强奸、放火、爆炸、投毒、等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犯罪分子,可以附加剥夺政治权利。对故意伤害、盗窃等其他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犯罪,犯罪分子主观恶性较深、犯罪情节恶劣、罪行严重的,也可以依法附加剥夺政治权利。最后,《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盗窃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规定:盗窃公私财物价值一千元至三千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三十万元至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1、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作用的犯罪分子,这就是指起次要作用的正犯。所谓起次要作用的正犯是相对于起主要作用的正犯而言的,是指虽然直接参加了实施犯罪构成客观要件的行为,但衡量其所起的作用仍属于次要的犯罪分子。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作用,通常是指直接参加了实施犯罪行为,但在整个犯罪活动中起次要作用。比如,在犯罪集团中,听命于首要分子,参与了某些犯罪活动;或者在一般共同犯罪中,参与实施了一部分犯罪活动。一般地说,起次要作用的正犯具体罪行较轻、情节不严重,没有直接造成严重后果。 2、在共同犯罪中起辅助作用的犯罪分子,这就是指帮助犯。所谓帮助犯是相对于正犯而言的。是指没有直接参加犯罪的实行,但为正犯的犯罪创造便利条件的犯罪分子。在共同犯罪中起辅助作用,一般是指为实施共同犯罪提供方便,创造有利条件、排除障碍等,例如,提供犯罪工具,窥探被害人行踪,指点犯罪地点和路线,提出犯罪时间和方法的建议,事前应允帮助窝藏其他共同犯罪人以及窝赃、销赃等。
刑法法益是刑法规范所保护的利益。但是不同社会形态、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度都有其刑法法益的特定内涵和外延。一般来说,刑法保护一切合法利益,比如国家安全利益、社会经济秩序利益、公民人身权利、财产利益等等。至于是否保护非法利益,比如,赃物被卖出后,不知情的购买者的所有权是否受保护,在刑法学界还存在争议。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632人已浏览
131人已浏览
113人已浏览
627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