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财产保全有诉前财产保全和诉讼财产保全二种。 第九十二条人民法院对于可能因当事人一方的行为或者其他原因,使判决不能执行或者难以执行的案件,可以...
财产保全一般由当事人(原告)申请,由人民法院审查决定是否采取财产保全措施。对当事人(原告)没有提出申请的,但争议的财产可能有毁损、灭失或其他...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财产保全,是指人民法院在利害关系人起诉前或者当事人起诉后,为保障将来的生效判决能够得到执行或者避免财产遭受损失,对当事人的财产或者争议的标的物,采取限制当事人处分的强制措施。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条和第一百零一条的规定,财产保全分为诉前财产保全和诉讼中财产保全。按照法律规定,诉前财产保全,是必须要提供担保的;而诉讼中财产保全,可以提供担保,也可以不提供担保。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财产保全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第四条规定:“申请人申请财产保全可以以下列方式提供担保: (一)申请人提供物的担保或现金担保; (二)第三人提供信用担保、物的担保或现金担保; (三)专业担保公司提供信用担保。 具体采取哪种方式作为担保,目前北京市各个法院并无统一的做法,有的法院只需提供与申请保全的房屋价值相当的房屋作为担保即可,即物的担保;有的法院除了提供房屋,还要求提供一定比例的担保金;也有些法院只要求提供担保金,不需要提供担保房屋。
财产保全措施: 一、查封,即对涉案财产等进行检查后,当地封闭,禁止使用; 2、扣押是指人民法院将需要保全的财产转移到一定的地方进行扣押,在一定期限内不得被申请人使用和处分; 三、冻结,即人民法院发出执行令,银行冻结涉案银行账户; 4、法律规定的其他方法。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229人已浏览
341人已浏览
496人已浏览
342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