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1、专利。 商业秘密要求不为公众所知悉,专利授权的前提是公开,只有公开专利的技术方案才能得到保护。既然所有的专利(国防专利除外)的技术方案都...
商业秘密的保护,重在预防及注重细节管理 企业要提高保密意识,建立商业秘密保密机制,强化涉密人员的保密义务和责任,可通过与其签订保密协议、在劳...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商业秘密被泄密时保护方法如下: 第一、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解决。 第二、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 第三、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投诉。 第四、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第五、刑事诉讼程序。
一、商业秘密罪的特征是: 1、非公开性; 2、非排他性; 3、利益相关; 4、期限保护 二、商业秘密的保护措施包括: 1、商业秘密权利人建立保密制度,将有关信息明确列为保密事项。 2、商业秘密权利人没有制定保密制度,但明确要求对某项信息予以保密的。例如在该项信息的载体上明确标明保密字样、对于涉密信息载体采取加锁、采用密码或者代码等。 3、商业秘密权利人建立了保密制度,虽然没有明确该项信息是秘密,但按照其保密制度规定,该项信息是属于保密范围的信息。 4、商业秘密权利人在向他人披露,提供该项信息时,在有关的合同或者其他文件中明确要求予以保密。 5、经营者与他人合作开发或者委托开发一项新技术,在开发合同或者委托合同中,明确要求对待开发的技术进行保密。 6、对于涉密的机器、厂房、车间等场所限制来访者或者提出保密要求。根据《关于禁止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若干规定》第二条第四款规定,本规定所称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包括订立保密协议,建立保密制度及采取其他合理的保密措施。
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技术信息”是指技术配方、技术诀窍、工艺流程等。“经营信息”是指采取什么方式进行经营等有关经营的重大决策以及与自己有业务往来的客户的情况等。作为商业秘密,首先,权利人对其采取了保密措施。权利人将某种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作为商业秘密,采取特殊的防范措施,防止外人轻而易举地获取;其次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侵犯商业秘密的目的,是获得他人的经济利益。因此,该信息必须能给权利人带来经济效益。第三该信息不为公众所知,只限于一部分人知道。如果通过其他资料就轻易可以获得的信息,不能认为是商业秘密。根据刑法规定,侵犯商业秘密,给商业秘密的权利人造成重大损失的,构成犯罪。刑法具体列举了三种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只要有以下行为之一的就构成犯罪: 1.以盗窃、利诱、胁迫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实施这一行为的人;一般是享有商业秘密的权利人的竞争对手。“其他不正当手段”,包括以高薪聘请挖人才、以重金收买知悉秘密的人等。这里“挖人才”的目的是获取他人的商业秘密,不是单纯的高薪聘请人才。“权利人”包括商业秘密所有人和经商业秘密所有人许可的商业秘密使用人。商业秘密使用人,是与商业秘密所有人订立商业秘密使用许可合同的人。根据规定,商业秘密使用人只能自己使用,不得披露或允许他人使用。 2.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通过盗窃、利诱、胁迫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的权利人的商业秘密。“披露”是指向他人透露行为人以不正当手段获取的他人商业秘密的行为。“使用”是指自己使用。 3.违反约定或者违反权利人有关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业秘密。主要是指行为人所掌握的商业秘密是合法获取的,但是违反了与权利人之间的约定或者违反权利人有关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向第三人违约披露、使用或者允许第三人使用其所获取的商业秘密。实施这一行为的,有可能是与拥有商业秘密的企业订立许可使用合同的一方当事人。也可能是本单位技术人员,因工作关系获得商业秘密,但擅自告诉他人或自己使用、允许他人使用。行为人上述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必须给商业秘密的权利人造成重大损失的,才构成犯罪。另外,第三人自己虽未直接实施上述侵权行为,但如果明知或者应知他人具有上述三种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仍然从那里获取他人商业秘密或使用或披露他人商业秘密的,以侵犯商业秘密罪论处。由于第三人不是非法获取商业秘密的直接责任人,因此,第三人主观上必须是明知,才构成犯罪。对侵犯他人商业秘密的犯罪,法律规定了两个处罚档次:即给商业秘密权利人造成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造成特别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201人已浏览
211人已浏览
125人已浏览
267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