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在法律规定的诉讼时效期间内,权利人提出请求的,人民法院就强制义务人履行所承担的义务。而在法定的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之后,权利人行使请求权的,人民...
六个月内没有处理结果,可以起诉。 法律依据:《土地权属争议调查处理办法》第十三条对申请人提出的土地权属争议调查处理的申请,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第一百八十八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土地管理法》第十四条规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争议,由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由人民政府处理。 单位之间的争议,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处理;个人之间、个人与单位之间的争议,由乡级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处理。 当事人对有关人民政府的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处理决定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在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争议解决前,任何一方不得改变土地利用现状。
农村土地纠纷诉讼书应当注明原告、被告双方身份信息等基本情况;农村土地纠纷的事实和理由;纠纷涉及的金额和诉讼请求;本案诉讼费的承担;起诉人的签字和起诉日期。
根据我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起诉必须以书面形式进行,即写起诉书,才能引起行政诉讼程序的开始。人民法院收到原告的起诉状后,应予以审查。审查内容包括①起诉是否符合法定条件②起诉是否符合法定起诉程序,即审查行政复议是否需要程序③是否重复起诉④起诉程序是否完善,起诉书的内容是否明确。经过审查,人民法院可作如下处理:(1)决定受理。符合受理条件的,人民法院应在收到起诉书之日起7天内立案,及时通知当事人。(2)认为所接受的案件有欠缺或基本证据不足的,要求当事人补正。补正后符合受理条件的,从当事人补正后交人民法院之日起七日内立案,当事人无法补正或逾期不补正,因而不符合受理条件的,在七日内裁定,通知原告不予受理。(3)人民法院认为起诉不符合受理条件的,在接到起诉状之日起七日内作出裁定不予受理。如果原告不服受理裁定,可以上诉。人民法院7天内无法决定是否受理的,受理后审查不符合起诉条件的,裁定驳回起诉。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54人已浏览
228人已浏览
250人已浏览
440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