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第六十九条【被取保候审人的义务及违反义务的法律后果】取保候审信息采集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遵守以下规定: (一)未经执行机关批准...
本市建立由各级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以及专业机构、监测网点、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等构成的信息收集与报送网络,通过多种途径收集突发事件信息。...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征信机构采集的信息包括以下几个: 1、基本信息,记录了个人的身份信息、居住信息、职业信息等; 2、信贷信息,如贷款、信用卡的使用记录,这是整个信息采集的核心; 3、非金融负债信息,比如说移动通讯费用; 4、公共信息,如社保公积金缴交信息; 5、查询信息,近期查询征信报告的信息记录。
禁止采集个人的宗教信仰、基因、指纹、血型、疾病和病史信息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禁止采集的其他个人信息;机构不得采集个人的收入、存款、有价证券、不动产的信息和纳税数额信息,但征信机构明确告知信息主体提供该信息可能产生的不利后果,并取得其书面同意采集的除外。《征信业管理条例》第十三条采集个人信息应当经信息主体本人同意,未经本人同意不得采集。但是,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公开的信息除外。企业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与其履行职务相关的信息,不作为个人信息。第十四条禁止征信机构采集个人的宗教信仰、基因、指纹、血型、疾病和病史信息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禁止采集的其他个人信息。征信机构不得采集个人的收入、存款、有价证券、商业保险、不动产的信息和纳税数额信息。但是,征信机构明确告知信息主体提供该信息可能产生的不利后果,并取得其书面同意的除外。第十五条信息提供者向征信机构提供个人不良信息,应当事先告知信息主体本人。但是,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公开的不良信息除外。第十六条征信机构对个人不良信息的保存期限,自不良行为或者事件终止之日起为5年;超过5年的,应当予以删除。在不良信息保存期限内,信息主体可以对不良信息作出说明,征信机构应当予以记载。
如警方未根据案件性质申请监控,或手机未下载警方控制的软件(如APP),一般信息采集不会影响其使用微信或通话。监控必须经县级以上公安部门领导批准,不能每天监控。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516人已浏览
315人已浏览
1,759人已浏览
913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