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1、协议双方身份出现法定无效的情形 由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及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不具有辨别自身行为的能力,所以拆迁方与其签订的拆迁协议,全部无效...
1、协议双方身份出现法定无效的情形 由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及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不具有辨别自身行为的能力,所以拆迁方与其签订的拆迁协议,全部无效...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1、协议双方身份出现法定无效的情形 由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及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不具有辨别自身行为的能力,所以拆迁方与其签订的拆迁协议,全部无效。在拆迁协议签订的过程中,在法定手续不齐全的情形下与被拆迁人签订协议,可以请求法院确定协议无效。 2、协议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无效 对于拆迁协议违反强制性规定,形式上如果拆除依法代管的房屋,当代管人是房屋拆迁主管部门时,拆迁安置和补偿协议必须经过公证机关公证;对于属于文物保护范围内的房屋及其附属物的拆除,应当报请有关主管部门批准后才能拆除。 3、签订的手段违法 拆迁人与被拆迁人在订立拆迁协议过程中,均应当尊重对方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一方当事人采取胁迫、欺诈或者趁人之危的情况下,使他方违背真实意思表示所订立的拆迁协议,经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查明,应当确认无效。
王先生就遇到过这样的糟心事。王先生的房子早前被纳入了某项目的征收范围,在征收方的主导下很快就签订了补偿协议。但在签订协议之后,王先生发现跟自己的房子只有一条马路之隔的邻居,补偿标准明显比自己高。这时候该怎么办呢? 1、发送律师函,搭建沟通平台 律师在查看协议时发现,该补偿方案只允许采取产权置换方式,这种做法严重违反了《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补偿条例》的规定。随即向当地政府、拆迁办发送律师函,指出拆迁办与王先生签订拆迁协议属于无效协议。 拆迁办在收到律师函后,很快邀请王先生到拆迁办进行协商。虽然初次沟通没有什么进展,但这第一招让征收方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律师趁热打铁,使出第二招。 2、启动信息公开及复议程序,掌握征收违法点 经过缜密研究,律师向政府、发改委、国土局、住建局、规划局等部门提起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目的是进一步掌握建设项目的相关手续材料。 3、启动行政诉讼,以打促谈 针对拿到的部分信息公开和行政复议的结果,在律师的指导下王先生提起了一系列的行政诉讼。 4、开庭协商两不误,巧用沟通技巧 在开庭前的几次调解中,双方始终不肯让步。眼看开庭在即,律师向法官提出再给十分钟的时间,并让王先生一家先回避,单独与征收方进行了最后一次沟通。 就在这最后十分钟里,律师通过多年办案积累的沟通技巧,最终与征收方终于达成补偿协议。区政府拆迁办同意王先生提出的补偿数额同时支付了王先生付出的律师费,最大限度的满足了王先生一家的诉求。
(1)被征收人不具备民事行为能力; (2)订立协议的当事人不在征收范围内; (3)一方当事人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的损害国家利益的合同; (4)恶意串通,并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人利益的合同; (5)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合同; (6)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合同; (7)违反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72人已浏览
135人已浏览
168人已浏览
132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