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抢劫是以暴力、胁迫或者以其他方式致人不能反抗的当场取财;绑架是绑架他人作为人质,向利害关系人发出绑架信息,利用利害关系人对被绑架人的人身安全...
抢劫是以暴力、胁迫或者以其他方式致人不能反抗的当场取财;绑架是绑架他人作为人质,向利害关系人发出绑架信息,利用利害关系人对被绑架人的人身安全...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两者的区别在于: (1)前罪是以“骗”为特征的,被害人在受骗后往往是“自愿”交出财物或出让其他合法权益;而后罪,虽然也有“诈”的成份,但却是以“恫吓”被害人为特征,即对财物的持有者施以恫吓,造成其精神上的恐惧,出于无奈,被迫交出财物而出让其他合法权益。这是两者最主要的区别。 (2)前罪侵犯的客体是社会管理秩序,是国家机关的威信及其正常的活动,其直接侵犯的不仅可能是财产权,也可能是公共利益和公民的其他合法权益;而后罪侵犯的客体只能是公私财产所有权。招摇撞骗的冒充对象一般会包括国家机关公职人员以及军人,当不法分子利用冒充公职人员来进行招摇撞骗的行为会抹黑以及危害到国家公职人员的形象,所以司法机关在发现了此类的违法行为后都将会对其进行严厉的处罚,如果情节严重也是会处以十年以上的有期徒刑。
第一,抢劫罪的威胁是当面向被害人发出的。敲诈勒索罪可以由威胁者当面向受害者发出,也可以通过信件、邮件、通话等方式发出。第二,抢劫罪一般威胁受害者的人身健康,敲诈勒索罪的范围更广,包括破坏受害者的名誉。第三,抢劫罪是当场取得财产,敲诈勒索罪事后可以约定时间取得财产。第四,抢劫罪强调暴力,敲诈勒索罪不要求使用暴力手段。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条。
敲诈勒索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被害人使用威胁或要挟的方法,强行索要公私财物的行为。 本罪侵犯的各体是复杂客体,不仅侵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还危及他人的人身权利或者其他权益。 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采用威胁、要挟、恫吓等手段,迫使被害人交出财物的行为。 主体为一般主体。凡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 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必须具有非法强索他人财物的目的。 本罪与抢劫罪的界限: 仅从字面看,“威胁”既是抢劫罪的手段之一,又是敲诈勒索罪的基本行为方式。但是,其威胁的特定内涵不同:(1)从威胁的方式看,抢劫罪的威胁,是当着被害人的面直接发出的;而敲诈勒索罪的威胁可以当面发出,也可以通过书信、电话或第三者转达。(2)从实现威胁的时间看,抢劫罪的威胁表现为扬言如不交出财物,就要当场实现所威胁的内容;而敲诈勒索罪的威胁则一般表现为,如不答应要求将在以后某个时间实现威胁的内容。(3)从威胁的内容看,抢劫罪的威胁,都是以杀害、伤害等侵害人身相威胁;而敲诈勒索罪的威胁内容则比较广泛,包括对人身的加害行为或者毁坏财物、名誉等。(4)从非法取得财物的时间看,抢劫罪是实施威胁当场取得财物;而敲诈勒索则可以在当场,也可以在事后取得。可见,这两种犯罪中的威胁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如果案件事实同上述抢劫威胁的各特点相符合,应以抢劫罪论处。如果其中有一条不符合,则应以敲诈勒索罪论处。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339人已浏览
140人已浏览
1,717人已浏览
154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