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数罪并罚在一般情况下不宜适用缓刑,刑法第74条规定:对于累犯,不适用缓刑。刑法第72条规定: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据...
实践操作中其实很少有可以适用缓刑的,毕竟此时一人犯数罪,证明其危险性还是比较大的。...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首先,从缓刑的适用条件来看,除了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这个条件以外,还应当同时具备适用缓刑确实不致危害社会这个条件(当然还包括非累犯条件)。 在实践中,由于后一条件规定含糊,操作性不强,有的审判人员往往只考虑前一条件,认为只要刑期在三年以下,就可以适用缓刑。这种认识是错误的。上述案件中陈某犯有数罪,而且都是故意犯罪,这表明其主观恶性较深,社会危害性较大,难以满足“确实不致危害社会”的要求和条件。 其次,虽然刑法对于数罪并罚能否适用缓刑没有明文规定,但是1996年最高人民法院在有关经济犯罪的司法解释中曾明确规定对经济犯罪的被告人数罪并罚时不适用缓刑。 虽然该解释已经被废止,但废止的原因并不在于此,因此数罪并罚不适用缓刑的这一法律精神对现在的司法实践仍然具有指导意义。陈某所参与的伪造火车票案涉及人员多达30多人,地域广、时间长,给铁路运营秩序带来了严重危害,给铁路运输部门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更何况他还实施了侵犯他人财产所有权的敲诈勒索罪。因此,对这样犯有数罪的被告人宣告缓刑有欠慎重。 第三,从量刑技术上讲,适用缓刑不能脱离原判刑罚。本案原判刑罚无一缓刑,而最后在决定执行刑罚时适用了缓刑,逻辑上有欠严谨。
1、刑法第七十七条第一款明确规定,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犯新罪或者发现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撤销缓刑。原判缓刑既已撤销,并罚后当然就不能再适用缓刑。特别是对于被告人在缓刑期间又犯罪的,已经从事实上证明其缺乏应有的悔罪表现,继续危害社会,从而表明对其前罪适用缓刑本身就是错误的。 2、缓刑,全称暂缓量刑,也称为缓量刑,是指对触犯刑律,经法定程序确认已构成犯罪、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人,先行宣告定罪,暂不执行所判处的刑罚。缓刑由特定的考察机构在一定的考验期限内对罪犯进行考察,并根据罪犯在考验期间内的表现,依法决定是否适用具体刑罚的一种制度。
不能依据数罪并罚的执行刑来决定是否适用缓刑。即使“数罪的总和刑期在三年以下时”也不能考虑适用缓刑,因为这是依据数罪并罚最后的执行刑来确定的。在数罪并罚的情况下,不应依据执行刑而应依据宣告刑来决定是否适用缓刑。宣告刑在一罪一罚中就是执行刑,但在数罪并罚中,宣告刑并不等于执行刑,必须要依据宣告刑来决定执行刑。根据刑法第七十二条的规定,对犯有数罪的犯罪分子,适用有期徒刑缓刑,必须具备数刑中最高刑期在三年以下,决定执行的刑期也在三年以下,而数罪又都具备缓刑的其他条件的,才可以适用缓刑。如果数罪中有一个罪不宜判处缓刑而应判处实刑,或者数罪中有一罪的最高刑期在三年以上,或者决定执行的刑期在三年以上,都不能适用缓刑。从实践中来看,数罪刑罚同时被判处缓刑,并且数刑中最高刑期在三年以下,才能适用缓刑,但这种情况几乎没有。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42人已浏览
156人已浏览
621人已浏览
204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