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团伙诈骗不按个人所得判刑,应当以诈骗总额定罪量刑。团伙诈骗构成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
故意收了人家的货而不付款的,正常情况下应属于经济纠纷,不属于刑事案件,不构成犯罪。如果当事人协商不成的,则债权人可以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视情况而定。如果对方是只是不发货,属于买卖合同纠纷,可以追究对方违约责任,但不构成诈骗罪。如果对方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取虚构事实或隐瞒事实真相的手段骗取货款的,则涉嫌诈骗罪。《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只有满足以下要求,才算贷款诈骗罪: 一、客体要件: 本罪的客体是双重客体,既侵犯了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所有权,又侵犯了国家金融管理制度。 客观要件: 本罪客观上表现为以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等方式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贷款的行为。 主体要件: 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任何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都可以构成,单位不能成为本罪的主体。 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与诈骗贷款罪犯串通,为其提供诈骗贷款帮助的,应当以贷款诈骗罪共犯论处。 四.主观要件 本罪主观上是故意构成的,目的是非法占有。至于行为人非法占有贷款的动机是为了挥霍享受,还是为了转移隐匿,都不影响本罪的构成。
诈骗罪,主要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象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诈骗罪具有以下特征:1.行为人主观上是出于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2.行为人实施了诈骗行为。至于诈骗财物是归自己挥霍享用,还是转归第三人,都不影响本罪的成立。3.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才构成犯罪,如果诈骗数额较小,则不构成犯罪。根据刑法的规定,犯诈骗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值得注意的是,刑法或者其他法律对某些特定的诈骗犯罪专门作了具体规定,如金融诈骗、合同诈骗等,对这些诈骗犯罪应当适用专门的规定。[新刑法条文]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个人诈骗公私财物2千元以上的,属于“数额较大”;个人诈骗公私财物3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巨大”。个人诈骗公私财物20万元以上的,属于诈骗数额特别巨大。诈骗数额特别巨大是认定诈骗犯罪“情节特别严重”的一个重要内容,但不是唯一情节。诈骗数额在10万元以上,又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也应认定为“情节特别严重”: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489人已浏览
164人已浏览
593人已浏览
152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