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因交通事故撞死牲畜的,责任人一般要按照实际的价值来赔偿受害人。但赔付数额也可以与牲畜的主人,即受害人进行沟通协商,若协商不成,双方之间也可以...
《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交通事故是指机动车与行人之间或者机动车与机动车之间的事故,不包括猫、狗、鸡、鸭、鹅等动物。所以机动车撞狗不是交通事故...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目前我国没有法律规定,建议和牲畜的主人协商赔偿问题。牲畜是个人的财产,建议协商。如果协商不成的话,也可以到法院起诉,通过法院判决。
因交通事故撞死牲畜的,责任人一般要按照实际的价值来赔偿受害人。但赔付数额也可以与牲畜的主人,即受害人进行沟通协商,若协商不成,双方之间也可以通过诉讼等法律途径予以解决。
1.交通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所谓“交通肇事后逃逸”,《解释》第3条规定,是指行为人具有本解释第2条第1款规定和第2款第 (1)至(5)项规定的情形之一,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 这里要注意对“交通肇事后逃逸”的认定,首先,交通肇事逃逸的前提条件是“为逃避法律追究”,其次,交通肇事逃逸并没有时间和场所的限定,不应仅理解为“逃离事故现场”,对于肇事后未逃离(或未能逃离)事故现场,而是在将伤者送至医院后或者等待交通管理部门处理的时候逃跑的,也应视为“交通肇事后逃逸”。 所谓“其他特别恶劣情节”,《解释》第4条规定:交通肇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1)死亡二人以上或者重伤五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 (2)死亡六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 (3)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六十万元以上的。 2、因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 根据《解释》,“因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是指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形。但刑法理论上对“因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形成了诸多不同的观点。本书认为,“因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心理态度应限于过失,因为交通肇事罪是一种过失犯罪,为保持犯罪构成的纯洁性,其加重构成的心理态度也应是过失。故《解释》规定: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后隐藏或者遗弃,致使被害人无法得到救助而死亡或者严重残疾的,应当分别依照刑法第232条、第234条第2款的规定,以故意杀人罪或者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350人已浏览
902人已浏览
181人已浏览
1,478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