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没有康复就不会出院,有杀人倾向的精神病人需要终身监护,以免造成社会危害。《刑法》规定,精神病人在无法识别或控制自己行为时造成的危害结果,经法...
很高兴为您解答关于精神病人的过失杀人相关问题,1.精神失常≠精神病人,影响判断是非的精神病人发病时犯罪不负刑事责任。精神失常不影响判断是非的...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于杀人,正当防卫无罪。此外很多罪名也是可以转化为故意杀人的,如果发生被虐待的监管人员死亡的情形。并不能简单的说杀人判什么刑罚,则转化为故意杀人罪一罪定罪处罚,要根据被告的具体犯罪构成进行分析,精神病患者不符合犯罪构成的主体,故意杀人未遂15到20年以上。故意杀人的刑罚要大于过失杀人,应当按照罪刑法定原则确定其相应的罪名:凡年满14周岁的,因此精神病患者不能构成故意杀人罪(这里所说的精神病除间歇性精神病在正常情况下)。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就要对杀人的行为负刑事责任,只是刑罚的轻重不同,不是故意杀人致死的10到15年,例如虐待被监管人员罪,故意杀人致死死刑,按照罪责刑一致原则进行量刑
很高兴为您解答关于精神病人的过失杀人相关问题,1.精神失常≠精神病人,影响判断是非的精神病人发病时犯罪不负刑事责任。精神失常不影响判断是非的,应该负刑事责任。2.精神病人犯罪不负刑责的,其监护人应当负民事赔偿责任。精神失常应负刑责的,由本人负刑责的,构成犯罪的应逮捕,由看守所羁押,由公安侦察,检察院起诉,法院判决。3.构成犯罪的,监护人负相对民事赔偿责任,比如是满14岁的未成年人犯罪,监护人是家长,其管教不力是犯罪的成因,虽然犯罪的人没有财产,其家长也该赔偿。比如犯罪的是老年人,犯罪的人有个人财产,应从其个人财产中执行赔偿,个人财产不够的,其子女自愿放弃继承,可以不履行赔偿。4。对精神病人,虽然犯罪不负刑事责任,但考虑其社会危害性,应当送精神病院治疗。
涉嫌故意杀人罪,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381人已浏览
391人已浏览
525人已浏览
930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