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行政诉讼存在诉讼时效,我国法律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法...
1、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2、因不动产...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行政诉讼法》规定,我国法律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除法律另有规定外。房地产诉讼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20年以上,其他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5年以上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应当明确两个概念,诉讼时效和诉讼期限。诉讼时效,是指请求法院保护的时限;诉讼期限是指期间。时效具有中止、中断;期限没有。时效,属于实体,法院不依职权主动审理,对方抗辩成立,驳回诉讼请求,原告丧失请求法院保护的权利,实体权利不消灭。期限,属于程序,法院审查,过时限,不予受理。行政案件,一般涉及时限,行政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会告知提起诉讼的时限,过期的,法院不受理。
行政诉讼时效是当事人能够向人民法院对具体行政做法提起行政诉讼的有效时限,超发生这一时限,则当事人丧失了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通常诉讼时效和法定诉讼时效的限定。行诉法第46条限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诉讼讼的,应当在知道作出具体行政做法之日起六个月内提议。法律另有限定的除外。由此可见,行诉法限定的通常诉讼时效为六个月。法定诉讼时效即法律有限定的诉讼时限从其限定。中国行政法律所限定的行政诉讼时限有5天、10天、15天、30天等分别时限的限定。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28人已浏览
119人已浏览
238人已浏览
144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