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1)适用假释的对象只能是被判处有期徒刑和无期徒刑的犯容分子。但是对累犯以及因杀人、爆炸、抢劫、强奸、绑架等暴力性犯罪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
1、对象是判处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而且必须不是累犯以及因杀人、爆炸、抢劫、强奸、绑架等暴力性犯罪被判出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如果是在缓刑期间,那就是从收监之日起算执行原判刑期,再有是如果因为身体原因暂于监外执行的收监则需要服刑剩下的余刑
适用假释的刑期条件是,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无期徒刑13年以上的,可以适用假释。适用假释也有例外,是指国家政治、国防、外交等方面的特殊需要,经最高人民法院批准,不受上述执行刑期的限制。犯罪分子认真遵守监督规定,接受教育改革。确实有悔改的表现,假释不会再伤害社会,这是适用假释的实质或关键条件。
假释,是指对于被判处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一定刑期后,因其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而附条件地将其提前释放的制度。 假释制度体现了国家对经过一定期限服刑改造、不致再危害社会的犯罪分子所实行的宽大处理政策,对于激励犯罪分子努力改造、争取早日回归社会,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具有重要的作用。 缓刑是对原判刑罚附条件的不执行的一种刑罚制度。我国刑法中的缓刑,是指法院对于被判处拘役、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据其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认为暂缓执行原判刑罚,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的,规定一定的考验期,暂缓其刑罚的执行,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考验期限内,如果不再犯新罪,未被发现漏罪,也没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公安部门有关缓刑的监督管理规定,原判刑罚就不再执行的制度。 缓刑不是刑种,而刑罚具体运用的一种制度。 假释不同于缓刑。二者虽然都是有条件的不执行原判刑罚,都有一定的考验期,都以犯罪分子在考验期限内发生法定情形为撤销条件,但二者有明显的区别,主要表现为: (1)适用对象不同。假释适用于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缓刑适用于被判处拘役、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2)适用根据不同。适用假释的根据,是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中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假释后不致再危害社会;适用缓刑的根据,是犯罪分子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适用缓刑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 (3)适用时间不同。假释是在犯罪分子执行刑罚过程中适用的;缓刑是在判决的同时宣告的。 (4)不执行原判刑罚的范围不同。假释必须执行原判刑期的一部分后,有条件不执行尚未执行完毕的刑期;缓刑是有条件的不执行原判决的全部刑期。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73人已浏览
148人已浏览
144人已浏览
127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