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丧失劳动能力,是已经失去劳动的能力,无法从事劳动。中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已经印发《职工非因工伤残或因病丧失劳动能力程度鉴定标准(试行)》的通知...
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或者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用人单位可以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支...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答:虽然《社会保险法》规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在未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因病或者非因工致残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可以领取病残津贴”,但上级目前尚未制定出台相应的实施细则或办法。因此,目前由医院证明,并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因病或非因工致残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职工,缴费年限满15年及以上,达不到因病退休年龄的(即男满50周岁、女满45周岁),仍然可以办理退职,享受退职生活费。
1、各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或周围神经肌肉疾病等,经治疗后遗有下列情况之一者: (1)单肢瘫,肌力3级。 (2)两肢或三肢瘫,肌力4级。 (3)单手或单足全肌瘫,肌力2级。 (4)双手或双足全肌瘫,肌力3级。 2、长期中度呼吸困难。 3、心功能长期在Ⅱ级。 4、中度肝功能损害。 5、各种疾病造瘘者。 6、慢性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 7、一眼矫正视力≤0.05,另眼矫正视力≤0.3。 8、双眼矫正视力≤0.2或视野半径≤30度。 9、双耳听力损失≥91分贝。 10、符合《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标准5至6级者。
劳动能力的丧失是指损伤或疾病所致原有劳动能力的下降或完全丧失。根据劳动能力丧失的时间可分为暂时性劳动能力丧失和永久性劳动能力丧失。暂时性劳动能力丧失是指损伤或疾病致使机体功能障碍,经一段时间的治疗痊愈后,其劳动能力可以恢复;永久性劳动能力丧失是指损伤造成的劳动能力下降或丧失,经过相当长的时间治疗仍不能恢复或仅能部分恢复。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78人已浏览
265人已浏览
226人已浏览
455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