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刑事诉讼法修订前,判处缓刑的,由公安机关考察。刑事诉讼法修订后,判处缓刑的,不再由公安机关考察,而是在缓刑考验期间进行社区矫正。判处缓刑的人...
判缓刑的社区服刑人员须在判决裁定生效的十日到时当地司法局报到,再根据司法局的要求三日内到居住地司法所接受社区矫正。 《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第六...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刑人员生病,首先还是自我救治原则和亲属扶助原则,因为在进行拟入矫评估时会对其生活保障能力进行评估。如果就医中出现了困难可以请求司法行政机关(社区矫正执行机关)请求帮助。《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第十八条司法行政机关应当根据社区矫正人员的需要,协调有关部门和单位开展职业培训和就业指导,帮助落实社会保障措施。各级司法行政机关要积极推动把社区矫正工作纳入社会管理服务工作体系,落实相关政策和措施,协调解决社区矫正人员的就业、就学、最低生活保障、临时救助、社会保险等问题,为社区矫正人员融入社会创造条件。要建立与民政、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税务、工商等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机制,根据社会发展和矫正工作实际需要,完善和落实各项帮扶政策,为有效开展帮扶提供政策保障。要加强社会资源的整合利用,广泛动员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志愿者等各方面力量,发挥社会帮扶的综合优势,努力形成对社区矫正人员帮扶的社会合力,提高帮扶效果。第十三条社区矫正人员未经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旗)。社区矫正人员因就医、家庭重大变故等原因,确需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旗),在七日以内的,应当报经司法所批准;超过七日的,应当由司法所签署意见后报经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批准。返回居住地时,应当立即向司法所报告。社区矫正人员离开所居住市、县(旗)不得超过一个月。
缓刑,全称暂缓量刑,也称为缓量刑,是指对触犯刑律,经法定程序确认已构成犯罪、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人,先行宣告定罪,暂不执行所判处的刑罚。缓刑由特定的考察机构在一定的考验期限内对罪犯进行考察,并根据罪犯在考验期间内的表现,依法决定是否适用具体刑罚的一种制度。对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如果没有刑法第七十七条规定的情形,缓刑考验期满,原判的刑法就不再执行,并公开予以宣告。 二、缓刑期间多久报道一次一般是一个月报道一次。 1、被判处缓刑的,应当到所在地的司法所接受社区矫正。 2、社区矫正是法定的缓刑考察程序,不能违反规定不报到。如违反报到规定,司法所会向县级司法局汇报,并建议法院撤销缓刑,收监执行。《社区矫正管理办法》第二十五条缓刑、假释的社区矫正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居住地同级司法行政机关向原裁判人民法院提出撤销缓刑、假释建议书并附相关证明材料,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之日起一个月内依法作出裁定
通过XXX(时间)的社区矫正,经过司法所工作人员对我的教育和帮助,我已经清楚的认识到了自己犯下的错误,并且认真的学习了一系列的法律常识,确保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不再有新的错误。在缓刑考验期内,我严格遵守社区矫正的相关规定,没有新的违法违纪行为,并且积极回报社会,在工作中认认真真,在生活中帮助他人,在思想上积极改造。我十分感谢司法机关能给我一个在社会上服刑的机会,我一定好好珍惜今后的生活,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不知道你的具体情况,只能写成这样。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310人已浏览
671人已浏览
1,495人已浏览
7,626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