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第一款的规定,具有以下交通肇事情节之 一,构成犯罪: 1、死亡一...
交通肇事罪是指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而发生重大事故而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交通肇事行为是否构成交通肇事罪,其唯一判定标...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交通肇事致一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并有以下情形会构成交通肇事罪: (一)严重超载驾驶的; (二)明知是安全装置不全或者安全机件失灵的机动车辆而驾驶的; (三)无驾驶资格驾驶机动车辆的; (四)明知是无牌证或者已报废的机动车辆而驾驶的; (五)酒后、吸食毒品后驾驶机动车辆的。
依照刑法,下列情形会构成交通肇事罪: 一、对事故负有完全责任与主要责任,死亡一人以上或重伤三人以上或者造成公私直接损失30万元以上并无力赔偿的; 二、对事故负有完全责任与主要责任,重伤一人以上并有以下情形之一的: 1、酒后、吸毒后驾车; 2、无驾驶资格; 3、明知车况不良; 4、明知无牌证、报废车辆。
1、肇事人知道自己造成了交通事故,即行为人在逃逸时必须明知自己的行为导致了交通事故的发生,这是行为人的主观认知因素。 如果行为人没有意识到交通事故的发生而离开现场,则不能认定为“交通肇事后逃逸”。 2、主观上是为了逃避事故责任,逃避法律的追究;实践中,肇事人逃跑的目的大多是为了“逃避法律追究”,但也有少数人是因为其他目的,如害怕遭到被害人亲友及其他围观群众的殴打而逃跑,这些人往往在逃离现场后,很快通过报告领导或报警等方式,接受法律的处理。 显然,这些人的主观恶性要小得多,因此,有必要在认定时加以区分,以保证准确适用法律,做到不枉不纵。 当然,需要说明的是,行为人出于正当目的逃离现场后,必须及时向有关机关报案,接受法律处理,否则,如果行为人一逃便杳无音信,仍应认定为“交通肇事后逃逸”。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41人已浏览
173人已浏览
156人已浏览
108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