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提问

特色服务

法律大讲堂

用户中心

公共场所寻衅滋事是什么意思,公共场所发表言论的法律依据

2022-01-20
公共场所是指人群聚集,供人们学习、工作、社会交往、休息、文体娱乐、参观旅游及满足部分生活需求所使用的一切公共建筑物、场所及设施。“寻衅滋事”,是指在公共场所无事生非,起哄捣乱,无理取闹,殴打伤害无辜,肆意挑衅,横行霸道,破坏公共秩序的行为。网络、联系方式、报纸、信函、微博、高音喇叭、音响设备、麦克风都是言论平台和工具,不是公共场所。用网络和微博发表言论跟用手机群发短信、发表言论是一个概念。网络、微博、报纸均不属于公共场所,发微博、帖子、手机短信、报纸上造谣构成寻衅滋事也就失去了前提和基础。即便在大街上发表演讲,也属于宪法规定的言论自由范畴。但是如何来避免言论自由过程中的造谣中伤呢?散布谣言构成什么犯罪?诽谤罪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侮辱罪,是指使用暴力或者以其他方法,公然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人格尊严和名誉权。什么是诬告陷害呢?我国宪法第四十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对于公民的申诉、控告或者检举,有关国家机关必须查清事实,负责处理。任何人不得压制和打击报复。”那么何为“诬告陷害”呢?根据我国刑法第二百四十三条规定:“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犯前款罪的,从重处罚。不是有意诬陷,而是错告,或者检举失实的,不适用前两款的规定。”通过上述规定,我们可以看到所谓诬告是针对公民“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行为中,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节严重的”的违法犯罪行为。所以构成诬告陷害犯罪的前提是实施“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行为”。诬告陷害需要向有关部门告发,此罪又与发微博、帖子、短信无关,微博和腾讯、新浪都不是有关部门。法律规定如此清楚,好像不需要2高另行做任何司法解释。2高将网络、扩充解释为公共场所,将侮辱诽谤扩充解释为寻衅滋事,对刑法罪名都进行了修改,违背常识和法理,也有越权之嫌。

相关问答

赵丽、章法...等95位律师接受在线咨询

有问题 立即在线问律师

点击提问 快速获得指导

婚姻/债务/工伤/合同/刑事....最快3分钟内有回应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看完还不明白?马上在线问一下吧!

点击提问 快速获得指导

网友热门关注

法师兄 专业问答 详情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