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提问

特色服务

法律大讲堂

用户中心

查控强制执行财产的方法

2024-12-03
为确保被执行人无法转移、隐匿或低价处分财产,利害关系人可以在任何时候向法院申请财产保全。这包括在诉讼过程中。申请人在起诉时可以申请财产保全,也可以在开庭阶段申请。 只有当判决确定并生效后,利害关系人才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申请财产保全通常不需要提供特别的条件。利害关系人只需提交一份申请,并提供相应的担保,如押金或房产等财产作为保全标的。 申请财产保全需要缴纳约520元的保全费(事后可以向被申请人追缴)。申请人还需提供保全标的30%的保证金,交付法院,待执行完毕后返还给申请人。 财产保全是指法院在利害关系人起诉前或当事人起诉后,为保障将来的生效判决能够得到执行或避免财产遭受损失,对当事人的财产或争议的标的物采取限制当事人处分的强制措施。 诉讼中的财产保全是指法院在受理案件后、作出判决之前,对当事人的财产或争执标的物采取限制当事人处分的强制措施。诉前财产保全是指在紧急情况下,法院在未立即采取财产保全措施的情况下,利害关系人可以在起诉前向法院申请采取财产保全措施。 财产保全的作用是防止当事人在法院作出判决前处分有争议标的物或处分判决生效后用以执行的财产,以防止纠纷扩大并保障生效判决得到执行。然而,如果法院采取的保全措施不当,可能会给当事人财产权和人身权造成损害。例如,对当事人的银行存款全部予以冻结,超出申请人请求的范围,会使对方当事人的经营活动受到限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21修正)第一编、总则、第八章调解,第一百零二条,人民法院采取财产保全措施时,保全的范围应当限于当事人争执的财产或被告的财产,对案外人的财产不得采取保全措施。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三条也明确规定,利害关系人善意取得的与案件有关的财产,一般也不得采取保全措施。因此,财产保全的范围不能超过申请人请求的范围,或不能超过争议财产的价额。采取保全措施,只能在当事人或利害关系人的请求范围内,才能达到财产保全的目的,使申请人的权益得到实现,同时避免给被申请人带来不应有的损失。

相关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21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八章 调解 第一百零二条 调解未达成协议或者调解书送达前一方反悔的,人民法院应当及时判决。

相关问答

赵丽、章法...等95位律师接受在线咨询

有问题 立即在线问律师

点击提问 快速获得指导

婚姻/债务/工伤/合同/刑事....最快3分钟内有回应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看完还不明白?马上在线问一下吧!

点击提问 快速获得指导

网友热门关注

法师兄 专业问答 详情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