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公民被侵犯名誉权可以先要求侵权行为人停止实施侵权行为,并消除侵权行为所造成的名誉损害的影响,如果侵权行为人拒不停止的,公民就可以向人民法院进...
(1)名誉受到损害,即对民事主体的社会评价降低。 (2)精神和财产利益损害,精神损害即受害人精神上所受痛苦、压抑、忧郁等;财产损害即受害人因...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民法典》(2021年1月1日起生效)关于名誉权的规定是这样的: 1、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 名誉是对民事主体的品德、声望、才能、信用等的社会评价。 2、行为人为公共利益实施新闻报道、舆论监督等行为,影响他人名誉的,不承担民事责任,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捏造、歪曲事实; (二)对他人提供的严重失实内容未尽到合理核实义务; (三)使用侮辱性言辞等贬损他人名誉。 3、认定行为人是否尽到前条第二项规定的合理核实义务,应当考虑下列因素: (一)内容来源的可信度; (二)对明显可能引发争议的内容是否进行了必要的调查; (三)内容的时限性; (四)内容与公序良俗的关联性; (五)受害人名誉受贬损的可能性; (六)核实能力和核实成本。 4、行为人发表的文学、艺术作品以真人真事或者特定人为描述对象,含有侮辱、诽谤内容,侵害他人名誉权的,受害人有权依法请求该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 行为人发表的文学、艺术作品不以特定人为描述对象,仅其中的情节与该特定人的情况相似的,不承担民事责任。 5、民事主体有证据证明报刊、网络等媒体报道的内容失实,侵害其名誉权的,有权请求该媒体及时采取更正或者删除等必要措施。
公民的名誉权的维权可以通过诉讼的方式来进行处理,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公民的名誉权是不可侵犯的,如果发出相关情况可以向司法由相关提交证据,并要求对方赔礼道歉和赔偿造成的经济财产损失。
认定侵害单位名誉权的标准是,行为人是出于主观故意实施的侵害单位名誉权的行为,并且造成单位名誉权损害,如果单位的名誉损害与行为人的行为没有因果关系的,单位就不得要求行为人承担相应的名誉权侵权责任,但是如果行为人构成侵权的,就应当停止侵害、恢复名誉等。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83人已浏览
157人已浏览
132人已浏览
146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