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犯罪中止是犯罪分子自动地放弃犯罪或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而犯罪未遂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停止的。 1、发生的时间不同。犯罪未...
刑法第23条第1款规定:“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犯罪未遂具备三个特征: 1、已经着手实行犯罪...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未遂和中止有以下这些区别: 1、发生的时间不同。 犯罪未遂发生在已经着手实施犯罪以后,犯罪预备阶段不存在犯罪未遂。犯罪中止则要求必须在犯罪过程中放弃犯罪,即在实施犯罪预备或者在着手实施犯罪以后,达到即遂以前放弃犯罪,均能构成犯罪中止。 2、未能完成犯罪的原因不同。 在犯罪未遂中,犯罪未能得逞是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犯罪的实际结果违背行为人的本意,即欲为而不能为。在犯罪中止中,行为人出于自己的意志而主动放弃当时可以继续实施和完成的犯罪,即能为而不为。这是犯罪中止与犯罪未遂的根本区别。 3、行为结果不同。 犯罪未遂的结果是犯罪未逞,是指行为人没有完成某一犯罪的全部构成要件,并不等于不发生任何损害结果。犯罪中止要求行为人必须彻底地放弃犯罪。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犯罪中止还要求行为人必须有效地防止他已经实施的犯罪行为之法定犯罪结果的发生。 【相关延伸】 问:犯罪未遂能否成立中止? 答:犯罪未遂不能成立中止。未遂和中止最主要的区别在于犯罪嫌疑人的主观因素,当犯罪嫌疑人主观上没有放弃犯罪意图,但是由于客观原因不得不放弃犯罪行为或没有达成犯罪目的,为未遂;当犯罪嫌疑人主观上发生变化,停止了继续犯罪的意图,则为中止。犯罪的既遂、未遂和中止,在同一犯罪事实上不能同时存在。
区别:犯罪中止是犯罪分子自动地放弃犯罪或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而犯罪未遂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停止的。1、发生的时间不同。犯罪未遂发生在已经着手实施犯罪以后,犯罪预备阶段不存在犯罪未遂。中止犯罪需要在犯罪过程中放弃犯罪,即在实施犯罪预备或着手实施犯罪后,在达成之前放弃犯罪,可以构成中止犯罪。2、未能完成犯罪的原因不同。在犯罪未遂中,犯罪未能得逞是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犯罪的实际结果违背行为人的本意,即欲为而不能为。在中止犯罪的过程中,行为者出于自己的意志自愿放弃当时可以继续实施和完成的犯罪。这是终止犯罪和未遂的根本区别。3、行为结果不同。犯罪未遂的结果是犯罪失败,行为者没有完成某个犯罪的所有构成要件,不会产生任何损害结果。终止犯罪要求行为者彻底放弃犯罪。自动有效防止犯罪结果的中止,行为者必须有效防止已经实施的犯罪行为的法定犯罪结果的发生。4、刑事责任不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三条第一项规定,已经着手实施犯罪,因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失败的是犯罪未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四条第一项规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中止犯罪,自动有效防止犯罪的是中止犯罪。
犯罪中止是犯罪分子自动地放弃犯罪或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而犯罪未遂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停止的。 1、发生的时间不同。犯罪未遂发生在已经着手实施犯罪以后,犯罪预备阶段不存在犯罪未遂。 2、未能完成犯罪的原因不同。 3、行为结果不同。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244人已浏览
202人已浏览
770人已浏览
150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