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1.制造谣言传播,若构成犯罪的,会被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若还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2.不构成犯罪的,...
编造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有关的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此类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依照《刑法》第291条之一的规定,以编...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涉嫌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在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情况下才会被判刑,一般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造成的后果特别严重,对嫌疑人很有可能被法院判处3~7年有期徒刑。
根据您的提问,我将给出详细的回答: 如果实施诽谤行为的人员利用互联网等信息网络散布捏造事实、恶意攻击他人的言论,并且这些言论在网络上实际被点击或浏览超过5000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数量也达到了500次以上,那么我们可以认定此种情形属于情节较为严重,可能涉嫌构成诽谤罪。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行为人如果采用非法拘禁的手段限制他人自由,剥夺他人的行动权,或者采用其他方法侵犯他人的人身自由权益,将会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的刑事处罚。 此外,如果行为人在实施上述违法行为时,还存在殴打、侮辱他人的恶劣情节,那么司法机关将会对此类行为进行从重处理。 最后,如果行为人的非法拘禁行为导致他人身体受到重伤,那么他将面临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的严厉惩罚。而如果行为人的非法拘禁行为导致他人不幸身亡,那么他将面临至少十年以上的有期徒刑。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若诽谤内容在传播过程中,累计点击次数达到五千次以上,或转发次数达到五百次以上,可能会受到刑事处罚。在判断是否构成诽谤罪时,应遵循以下原则及立案标准: (1)发布的同一诽谤性信息,实际点击次数须超过五千次以上,或被转发次数也必须超过五百次; (2)该诽谤行为导致受害人或其近亲遭受了精神失常、自残、自杀等严重后果; (3)在过去的两年内,曾因诽谤行为受到过行政处罚,但之后再次实施诽谤行为的人; (4)除上述情况外,如果存在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况,也应视为符合相关法律规定的情节严重范畴,并予以立案追究其法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 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55人已浏览
248人已浏览
1,087人已浏览
498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