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一、提起损害赔偿的法定情形:有下列情形之一,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一)重婚的;(二)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三)实施的;(...
离婚赔偿的条件包括:重婚、与他人同居、家庭暴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主观过错;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有因果关系;过错导致夫妻关系破裂,最终离婚。...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婚姻法》第四十六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要求损害赔偿:重婚的;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实施家庭暴力的;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法律赋予无过错方的这一权利有利于维护无过错方的合法权益,易于明辨是非、分清责任,但离婚损害赔偿的提出是有条件的。
1、重婚。重婚的关键认定标准看的是,是否以夫妻名义,对外公示是夫妻关系,并且其他人也认为是夫妻关系这种情况,所以呢,那就偶尔或者经常住在一起的人,但没有对外宣扬是夫妻关系,即便生了孩子也不构成重婚,还有两个人自己拍婚纱照玩的,加上同居的证据,也不能简单就认定是重婚,重婚必须是以夫妻名义,最直接的实例证据就是领取结婚证的或者是举办过公开的结婚仪式的,当然自己办的那种假结婚证不算, 2、有配偶者和他人同居的,司法解释的规定同居是要具有持续性的特征,他有别于这种拼居。 3、家庭暴力的,通常打一次鼻青脸肿了,去了医院检查是软组织挫伤的,都难以认定为家暴,只有经常性的家暴或者造成伤残这样严重后果的,才可以被认定为家暴。 4、虐待遗弃家成员的,这是比家暴还严重的情况。 5、《民法典》第一千零九十一条【离婚损害赔偿】有下列情形之一,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 (一)重婚; (二)与他人同居; (三)实施家庭暴力; (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 (五)有其他重大过错。
(一)存在违法行为违法行为是指公民或者法人违反法定义务、违反法律所禁止而实施的作为或不作为。违法行为作为构成精神损害赔偿责任的要件之一,其主要特征是违法性,表现在离婚案件中,因配偶一方之违法行为致使婚姻关系破裂而离婚,即为有违法性存在,主要指:重婚、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实施家庭暴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等导致婚姻关系破裂的违法行为。(二)存在损害事实损害事实是指一定的行为致使权利主体的人身权、财产权受到侵害,并造成财产利益和非财产利益的减少或灭失的客观事实。它是确定精神损害赔偿责任的必备要素,是构成精神损害赔偿责任的前提。只有一方当事人遭受精神损害的事实客观存在,才能产生精神损害赔偿责任。(三)违法行为和损害事实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在侵权损害的因果关系中,存在直接因果关系和间接因果关系,表现在离婚案件中亦如此。配偶一方实施的重婚、饼居、通奸、虐待、遗弃等违法行为,是导致婚姻关系破裂而离婚、造成无过错方遭受精神损害的直接原因。当然,也不排除有些精神损害后果是通过间接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在离婚案件中,有时配偶一方实施违法行为并不是直接针对另一方,如一方因盗窃罪被判长期徒刑,其行为可能伤害夫妻感情,给无过错方造成极大的精神损害。因此,只要配偶一方有违法行为存在,并且这种行为导致了无过错方的精神遭受损害,无论这种损害事实是直接原因还是间接原因造成的,均应认定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有因果关系。(四)主观上有过错这里的过错包括故意和过失两种形式。故意侵害他人精神利益的要承担民事责任,同样过失侵害他人精神利益的也应承担民事责任。表现在离婚案件中,过错方主观上应有意图违反婚姻法或其他法律,伤害夫妻感情,导致家庭破裂的故意或过失,客观上应有实施如重婚、拼居、通奸、虐待、遗弃等违法行为。在离婚案件中,一方如存在重婚、虐待、遗弃等违法行为的,对婚姻中另一方造成经济损失的,这类离婚案件中的受害者可以要求相应的赔偿。按照自身的实际情况,我国的人民法院对这类当事人进行保护,处罚这类违法人员。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12人已浏览
95人已浏览
363人已浏览
109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