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1)有侵权的事实。即行为人未经著作权人许可,不按著作权法规定的使用条件,擅自使用著作权人的作品,以及表演、音像制品和广播电视节目。 (2)...
著作权侵权界定可以通过是否使用了他人已经享有著作权的作品,是否已经适用了他人的作品但是没有经过著作权人的许可,是否没有通过合理的方式使用他人...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侵犯著作权的行为,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一、有侵权事实。即行为人未经著作权人许可,不按著作权法规定的使用条件,擅自使用著作权人的作品。这种使用行为,既没有征得作者和其他著作权人同意,也不属于合理使用和法定使用的情形,违反了著作权法的规定,可能对作者的著作人身权和财产权造成损害。 二、行为具有违法性,著作权是一种绝对权,他人在使用著作权作品时必须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法律有关规定,如果行为人违反了法律的规定,其行为即具有违法性。 三、行为人主观有过错。所谓过错,是指侵权人对其侵权行为及其后果所抱的心理状态,包括故意和过失两种形式。侵犯著作权的行为,绝大多数是故意的,也有少数是过失导致的。区分过错的形式,对确定侵权人的法律责任有一定的意义。一般来说,故意侵权行为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重于过失侵权行为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在版权的侵权认定与救济(包括赔偿计算)方面,无论中外都还有值得进一步研究的热点问题;技术、立法及司法的发展又不断提出新问题。孟祥娟博士的这部在博士论文基础上重新创作的《版权侵权认定》,正是对这一类问题进行研究的成果。 应当指出,过去许多涉及知识产权,尤其涉及版权的著述,对于“侵权认定”及赔偿之外的法律救济,是较少涉及的;即使涉及了,也较少深入去研究。许多著述似乎在告诉人们:全部或大部涉及版权侵问题,仅一“赔偿”即可盖之。
(一)与生产伪劣产品罪的界限 两者在犯罪对象上不同,侵犯著作权罪的犯罪对象是受著作权法保护的精神文化产品,这与生产伪劣产品罪的犯罪对象不同。生产伪劣产品罪的犯罪对象是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冒充合格的产品,这些产品一般为生产、生活资料用品。 (二)本罪与非罪的界限 区分侵犯著作权罪与非罪的界限主要应把握以下几点: 1、复制、出版或制作行为有无合法根据,是区分侵犯著作权罪与非法的重要标准。合法的复制、出版或制作行为包括: (1)未经著作权人许可,但在法律规定的合理范围内使用其作品的行为。我国《著作权法》第22条规定,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的作品的合理使用范围包括: a为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 b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间题,在作品中适当引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 c为报道时事新闻,在报纸、期刊、广播、电视节目或者新闻纪录影片中引用已经发表的作品; d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刊登或者播放在公众集会上发表的讲话,但作者声明不许刊登、播放的除外; e为学校课堂教学或者科学研究,翻译或者少量复制已经发表的作品,供教学或者科研人员使用,但不得出版发行; f国家机关为执行公务使用已经发表的作品; g图书馆、档案馆、纪念馆、博物馆、美术馆等为陈列或者保存版本的需要,复制本馆收藏的作品; h免费表演已经发表的作品;j对设置或者陈列在室外公共场所的艺术作品进行临摹、绘画、摄影、录像。 k作品超过权利保护期的。 另外,将己经发表的汉族文字作品翻译成少数民族文字在国内出版发行,或将已经发表的作品改成盲文出版,均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凡不经著作权人许可即可在法律限定范围使用的作品使用者可以不向著作权人支付报酬,但应当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并且不得侵犯著作权人依照《著作权法》享有的其他权利。司法实践中,在查处侵犯著作权罪时,应注意掌握《著作权法》中有关著作权人及其权利、著作权归属、权利的保护期、权利的限制等规定,分清侵犯著作权和合法使用作品的界限,以准确惩治侵犯著作权的犯罪行为,保护著作权人、合法使用人等的合法权益。 2、要注意掌握数额标准,正确区别侵犯著作权罪和民事侵权行为。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是区别侵犯著作权罪和民事侵权行为的重要标准。虽有侵犯著作权的行为,但没有达到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或者情节并不严重的,属于一般民事侵权行为,不能作为犯罪处理。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所作的司法解释,这里的“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是指个人违法所得数额在2万元以上,单位违法所得数额在10万元以上:“有其他严重情节”是指: (1)因侵犯著作权曾经两次以上被追究行政责任或者民事责任,又侵犯著作权的; (2)个人非法经营数额在l0万元以上,单位非法经营数额在50万元以上的; (3)造成其他严重后果或具有其他严重情节的。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75人已浏览
350人已浏览
212人已浏览
1,610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