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债权人决定通过法律手段向债务人追讨欠款时,应按照下列程序进行操作: 1、选择管辖法院 《民事诉讼法》第24条规定:“因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
民间借贷合同有管辖约定的,可以向贷款人(原告)所在地人民法院起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三条借款人未就合...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法院接受起诉材料后,符合立案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立案。《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三条规定,人民法院应当保护当事人依法享有的起诉权。符合本法第一百一十九条的起诉,必须受理。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作出裁决,不予受理;原告不接受裁决的,可以提出上诉。
原告需要持有有效的判决书和调停书,向法院提出强制执行的申请。执行案件分为执行法官名义后,一般采取以下执行措施:1、通知被告本人或公司,让被告自愿履行。2、双方协商,达成和解协议,少付部分债务。3、将被告本人或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列入失信被执行人的黑名单。4、查询被告本人或公司财产,如银行卡、房地产、车辆、所有权等,通过计划、检查、冻结等强制手段执行被告财产。
1、法律对开庭时间没有规定,由各法院自行安排,但法律对审限有严格的规定; 2、如果案情复杂,则普通程度审理(由法官、审判长以及陪审员三人审理),一般是六个月结案; 3、如果案情简单,则是简易程序(一位法官审理),一般是三个月审结; 4、法律依据: 1)《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九条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 2)《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一条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70人已浏览
304人已浏览
203人已浏览
142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