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判拘役不是从办取保候审时间开始进行计算的,一般是从判决之日起开始计算,对于取保候审不是属于羁押,这是不能折抵当事人刑期,一般在判决了之后,犯...
办理取保候审拘役的缓刑适用情况,应当根据是否符合缓刑条件而定。根据《刑法》第72条、第74条的规定,适用一般缓刑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1)犯...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只有在判决前被拘留的人才能在未来被判刑。拘留是指拘留场所的拘留,不包括保释候审,因此保释候审不能抵消,不包括在刑期内。《刑法》第四十一条规定的刑期,自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判决执行前先拘留的,拘留一日抵消刑期两天。第四十四条拘役的刑期,自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判决执行前先拘留的,拘留一日抵消一日。
第一,等待审查是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刑事强制措施。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对未被逮捕的嫌疑人、被告人,为了防止逃避搜查,起诉和审判,命令嫌疑人,被告人提交担保人或缴纳保证金,遵循的强制方法。第二,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嫌疑犯,被告人等待审查最长不得超过12个月。在等待审判的时候,不得中断案件的调查、起诉和审理。第三,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解除取保候审,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人和有关单位。所以,取保候审是从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法院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宣布采取取保候审措施时开始,结束于解除取保候审措施之时。
拘役是指短期剥夺罪犯人身自由,就近拘禁并强制劳动的刑罚。在中国是主刑之一,拘禁的期限为1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数罪并罚时最高不能超过1年。拘役有如下特点: (1)刑期短于有期徒刑,由公安机关就近执行。 (2)服刑期间,被处拘役者每月可回家1~2天,参加劳动者还可酌量发给报酬。 (3)拘役期满后再犯罪,不构成累犯。拘役的刑期,从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判决前先行羁押的,羁押1日折抵刑期1日。[1]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22人已浏览
26人已浏览
418人已浏览
146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