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交通肇事,致人受伤,积极赔偿取得受害人,可以争取判缓刑。《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
交通事故罪不一定是实刑。犯罪分子符合缓刑条件的,法院判处缓刑。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犯交通肇事罪属于缓刑考验期内犯的“新罪”,缓刑期间,重新犯罪,会撤销缓刑,同时数罪并罚。 缓刑定义:在我国,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人,根据其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如果暂缓执行刑罚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就可以规定一定的考验期,暂缓刑罚的执行;如果犯罪人在考验期内遵守一定条件,原判刑罚就不再执行,这便是缓刑。
根据具体情况确定。能够积极赔偿受害人及其近亲属的经济损失并取得理解的,可以适用缓刑。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交通事故刑事案件具体适用法律的解释,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1)死亡或者重伤,全部或者主要责任;(2)死亡三人以上,同等责任;(3)直接损失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法赔偿30万元以上。
(一)交通肇事案件的被告人主观上出于过失,但过失程度不同,罪过轻重有别,应对罪过轻、较轻的人适用缓刑,罪过重、较重的不宜适用缓刑。 对罪过大、罪过较大造成事故的应予以实际处罚,判实刑,不宜判缓刑。 对于主观罪过小、罪过较小的肇事案件,因为他们主观心态是没有预见到会发生事故或已经谨慎注意而注意力度不够,对他们处罚重没有实际意义,结合其他条件,可以考虑适用缓刑。 (二)肇事的被告人除罪过小、罪过较小,还应当具有悔罪表现。 1、肇事后是否主动报警、积极施救、保护现场、将损失限制在最小。 2、肇事的驾驶员要能够实事求是的向事故处理部门陈述肇事的具体情况、原因,不推卸责任,不违心规避法律。 3、交通肇事的驾驶员及其家人要能够积极赔偿受害人及其家人的损失。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315人已浏览
989人已浏览
136人已浏览
148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